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逐鹿南北朝 > 正文 第071章 何希华的坚守

正文 第071章 何希华的坚守(第2页/共2页)


杨志不知道他四叔为什么把时间定为七个月,他只知道这对他而言不光意味着荣耀,也意味着责任。

在整个秦州选人挑马,要挑出一支四千人普遍意义上的精骑不难,但云岭铁骑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骑兵阵形。

以往各游牧部族的骑兵冲锋时,都是一窝蜂的猛冲,比较散乱;云岭铁骑则要时刻保持阵形不乱,变阵、分兵、聚合都有章法,聚合成阵时如惊涛拍岸,分兵时如劲流穿山,这些可不光是弓马娴熟就能做到的,需要不断的苦练磨合才行。

要达成杨禹的要求非常不容易,但杨志知道,杨禹能把这样的任务给他,这是对他无比的信任,换了他爹或他三叔,绝对不可能把这支人马交给他。

杨志怀着激荡的心情,连午饭也没吃,就辞别了杨禹,七个月时间不多,他必须争分夺秒地去干。m.

等杨志和李当归离开,小九忍不住说道:“郎君,事关重大,是不是该和坞主、三郎君他们商量一下。”

杨禹笑道:“一跟他们商量,杨志准没戏,我知道你们肯定觉得我三哥是最适合的人选,但眼下秦州虎狼环伺,不能光靠三哥一个人撑着,必须要有更多的人迅速成长起来才行,梅花独傲世间寒,百花齐放才是春啊。而且接下来要发展盐业,卤城必须我三哥坐镇才行。阿志的能力是有的,更难得的是他身上有一股桀骜不驯的气质,目前作为大军团的统帅或许不适合,但作为披坚垫锐的锋将,却必须具备他这种蔑视一切强敌的傲气才行。从这次杨志孤军转战河南的经历来看,他已颇得其疾如风、侵掠如火的精髓,其锐是有了,其坚嘛,还得再磨砺一番才行,这次让他重新训练一支云岭铁骑,也是对他的一种磨砺。”

杨禹在秦州加紧安置难民,训练军队的当口,关中平原早已是兵祸四虐,战乱纷纷。

赫连勃勃除了派三子赫连昌屯驻潼关,抚军右长史王买德攻取青泥,截断长安东南两个方向的退路外,又派长子赫连璝率两万铁骑直逼长安,自己亲率大军尾随在后。

关中杂胡纷起响应,攻城掠池以投赫连勃勃,无数野心家也趁乱自立山头,聚众扬刀,四出劫掠,把关中搅得乱象纷纷。

争夺秦州失败后杨盛也不甘寂寞,派征北将军苻都率军进入大散关,征纳流民,抢掠财物,占领陈仓以观后续。

赫连勃勃大怒,派四子赫连伦率七千人马攻打苻都,苻都不敌,被迫退回仇池。

赫连伦于是占陈仓以守,同时截断难民西逃之路。

扶风郡,槐里县。夏军南下时,因王镇恶被沈田子所杀,而王镇恶所辖多是刘裕攻占中关后新招募的新军,王镇恶一死,新军大量逃亡;槐里县令也是关中人,见局势如斯,便也挂冠而去,县内杂胡便开始作乱,大肆劫掠一番后去投赫连勃勃,蛤蟆岭的强人趁乱杀来,占领县城作威作福,城中百姓忍无可忍,在一个叫万向同的人一声高呼下,奋起反抗,与蛤蟆岭的强人血战十余日,双方还未分出胜负,赫连璝又派兵前来,不由分说杀入城中,对正陷于苦战的两方大加屠戮,蛤蟆岭的强人溃逃,万向同被杀,夏军为了给赫连璝筹粮,又全城劫掠,稍有反抗,便行屠杀。

几翻大乱下来,槐里县城内已如同人间地狱一般,能逃的基本都逃了,天上落雪纷纷,寒风呼啸,街上到处是尸体无人掩埋,剩下那些无力逃亡的人如同孤魂野鬼般在街上晃悠,寻找着一切能吃的东西充饥。

市上的很多房子被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翰林斋幸运的躲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大火,虽然门窗也都已被毁坏,但主体还基本完整。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翰林斋掌柜何希华是本地人,杨义要求关中各地商铺撤离时,何希华故土难离,加上槐里翰林斋人手有限,仓促间无法把里面的书籍带走,而何希华是个爱书如命的人,为了一屋子的书,他毅然决定留了下来。

杂胡乱起时,何希华开始把书籍一本本的装箱藏起,虽然一次次被蛤蟆岭的强人和夏兵翻出来,但书籍对于那些人来说不当吃不当用,一文不值,因此一次次幸运的躲过了劫难。

但这次没那么幸运了,涌进来的都是那些无力逃走的饥民,一个蓬头垢面,饥寒交迫,他们翻找一切能藏匿食物的地方,十余箱的书籍终于也被翻了出来。

“乡亲们,箱子里全是书,没有吃的了,没有了。”何希华冲过去,想阻止翻箱的饥民,但闻声而来的饥民越来越多,何希华哪里阻止得了。

一个个箱子被掀开,一本本线装书被扔出来,何希华一边拼命去捡拾地上的书籍,一边哀求着:“乡亲们,我求求你们了,箱子里都是书,都是书,真的没有吃的,啊……”

饥民涌过,何希华的手指几乎被踩断,他仍忍痛捡拾着地上的书籍,对于他来说,看着满地书籍被踩来踩去,这比践踏他本人还难受。

眼看涌进来的饥民越来越多,有人竟然开始焚烧书籍取暖,何希华不禁目眦欲裂,疾声大呼,“不能烧,不能烧啊!这些都是书啊,乡亲们,不能烧啊!”无力阻止的何希华被火光深深地刺痛了。

他一把推开旁边的饥民,拉开墙边的桌子,掏出壁上一块砖,把藏在墙洞里仅余的半斤粟米拿出来扔给饥民,大呼道:“都住手,你们要的粮食在这里,都拿去吧,乡亲们,我知道你们饿,我知道你们冷,但我请求你们,别毁掉这些书,别毁掉槐里的未来,今日,我们遭逢这乱世,已是无奈,强人兵匪把我们的家毁了,我们不能再亲手把子孙的希望也毁了呀!我知道这点粮食不够大家吃,我这还有,你们都拿去吧,我只有一个请求,为了咱们子孙的未来,请你们别再烧毁这些书了。”

何希华说完,拿出一把短刀,咬着牙关,忍着巨痛,硬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颤抖着递给旁边的饥民,饥民下意识地接过,何希华再次挥刀,从另一条腿上再割下一块肉递给饥民。

“乡亲们,老夫无力下刀了,你们……自己动手吧,只要乡亲们答应我,别毁掉这些书,我何希华亦能含笑九泉了。”

短刀落地,何希华再难站立,靠着墙缓缓滑坐下去,双脚上鲜红的血液不断涌出,染红了双腿,染红了墙壁,染红了地面,染红了书页,也染红了所有饥民的眼睛。

也不知道谁先动手,地上的书被一本本的捡起来,重新装进箱子里,包括那些已染了血的。

何希华的血流干了,在生命逝去前一刻,他看了看门外的风雪,看了看这苦难的乱世,含笑闭上了双眼。

事后,饿极的饥民还是把何希华分食了,但那十几箱书籍却在战火中奇迹般幸存了下来。

后来何希华的事迹传开,槐里人感慨万千,传到杨禹耳朵里也,他同样是感慨万千,不仅让槐里的翰林斋改为开放式图书馆,让所有人可以进馆免费看书,而且还出资建了一所希华学堂,资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就读。

槐里向学之风由此日盛,人才辈出。这些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