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 正文 第24章 始皇的疑心!【四千字大章】

正文 第24章 始皇的疑心!【四千字大章】(第2页/共2页)



“这个时候,尹烈费尽心思把李信重新保举出来,甚至不惜让朕去承担攻楚初战的战败之责,所图无非就是让大秦出动最少的锐士,最低的粮草消耗……进而横扫北境!”

“只要北伐大军所需的粮草减少,税赋便能够大幅度减轻,兵役亦会减少,届时九州百姓就都能得到相应的休养生息。”

“而这,应该便是狂徒尹烈直指朕之一过的目的。”

……

天降陨石事件成了定局。

嬴政也只能顺着大势去走。

问题在于……

攻伐北境与横扫六国不同。

数十万大军进驻中原,所过之处,多多少少是能够在当地获得一些补给的。

可一旦攻伐北境,茫茫草原,数十万大秦锐士就得全靠后方的粮草供给。

这就非常吓人了!

古代运粮从来都是一个极度让人头疼的事情。

一路上几百上千公里的人吃马嚼。

假设从楚地把一石粮食运到北境塞外,最多能余下一斗,就已经是非常顺利了!

并且最重要的是……

运粮队伍不仅来时要人吃马嚼,回去的路上同样得消耗甚巨。

综上。

大秦北伐绝对没有历史上所记载的那般简单。

在正式出征之前。

粮草,兵员,情报……

甚至就连配套的大秦驰道,都得加急修造。

所以。

究竟是历史上的蒙恬统兵北上。

还是骁勇无敌的李信统兵北上。

两者的差别会非常之大!

例如历史上的蒙恬率领三十万锐士北伐匈奴……

李信十万足矣!

倘若尹烈再把闪电战的战法,以及马鞍、马镫和马蹄铁三件套搬出来,李信估计只需三万人,便可复刻勇冠三军、封狼居胥的战争奇迹!

而三万和三十万……十倍的兵力差距,对应能够省下数之不清的九州税赋,此当为华夏万民之福祉!

这才叫真正的为国为民,大义也!

那么为何一定得是李信呢?

武成侯王翦行否?

答案是不行!

王翦属于顶尖的战略性主帅!

王贲是统帅和战将的结合,却两样都不算封顶……

蒙恬同样是统帅型将领。

蒙武的资历、名望颇高,但实际军事才能较为中规中矩。

老将麃公由于斩首记功制度被废的原因,无法启用……

军侯冯劫和九卿太仆杨端和,乃至于未来的秦末名将章邯,其实本质上都有点儒将的意思,不够悍勇!

最后。

军侯任嚣、军侯赵佗和军侯辛胜,三人确实都属于先锋猛将的类型。

但他们比之李信……

终究还是要差上许多的!

这便是尹烈无论如何,哪怕偏激的咆哮始皇,也要保复李信的原因所在。

而嬴政当时会出言担下攻楚初战的用人不当之责,是源于一个帝王的骄傲!

嬴政并非嘉靖,有错抵死都不想认。

千古一帝自有千古一帝的心胸!

嬴政是不可能再度让李信给自己背锅的……

但始皇之威名,其实仍旧会对九州的局势稳定产生影响,只不过这个事儿是有许多操作空间的。

尽管今日的朝议大辩论公示向天下。

然而。

这并不代表大秦高层就操纵不了舆论,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博士们,又不是吃白饭的。

“陛下,微臣明白该怎么做了。”

李斯拱手一礼。

嬴政点了点头,道:“嗯,去吧!”

李斯退下。

嬴政却并没有立即投入到批阅国政奏章当中,因为今天他的心,着实有些乱了。

他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

即:尹烈绝非常人矣!

这场死谏诤秦的大戏,嬴政的判断是尹烈亲身入局,背后并没有六国叛逆余贵在指使。

这便意味着,尹烈所说的……挟天命倒逼皇权者,或许真的确有其事!

所谓的东郡陨石事件!

并非天灾!

而是人祸!

而且嫌疑人很可能就在大秦内部的军武勋贵派系之中,包括李斯亦有可能……

因此。

嬴政方才与李斯的对话,说一半也留了一半。

当然。

嬴政眼下也只是略微起了点疑心而已。

后续他要通过朝议大辩论,再度验证一下尹烈所秉承的大义……

唯有尹烈真的乃是国之义士!

嬴政才真有可能派人去详查东郡陨石事件的幕后黑手。

不然……

嬴政绝不会轻易被人挑拨的君臣离心。

……

大殿外。

李斯在跟皇帝陛下聊完以后,再结合谏陨石书的内容,还有尹烈的性格表现等等。

他也迅速看清了许多东西!

事实上。

李斯是极度聪明之人。

他在今日之事上面的反应略慢,最主要原因还是他乃臣子,屁股决定脑袋,终究是高度受限。

嬴政身为帝王,自然就反应更快,看得更远。

“尹烈,过几日便让本相再度见识一下,你为了心中大义,究竟能够做到何等程度!”

李斯喃喃自语了一句,紧接着,他便迅速的前往了博士淳于越的住处。

某院落中。

淳于越已经开始让人去曲阜孔氏请外援了。

代为动身前往的乃是之前那个山羊胡博士,此人乃是孔氏旁支,与曲阜正宗比较说得上话。

淳于越表示……

他就不信了。

他把春秋先贤孔夫子的嫡系血脉传承之人给搬来,在朝议大辩论上他还能压不过尹烈一头!?

这时。

李斯不请自来。

淳于越立即前往接见。

简单的同僚寒暄行礼之后。

李斯直入主题的道:“淳于博士,本相希望你动用所有的人脉,通知各地的儒家学宫,还有那些中原儒士……”

“必须把今日吾皇陛下主动承担用人不当之责,变成在攻楚初战时,受到了昌平君的一时蒙蔽!”

“实在是此等叛秦之人过于奸诈狡猾,绝非吾皇之过也!”

……

控制舆论,儒家的拿手好戏。

李斯身为左丞相,亲自当面来吩咐此事,便足以看出其重要性!

“李相……”

淳于越闻言有些踌躇的张了张嘴,道:“这个事儿,还是挺难办的,你我都很清楚,昌平君于大秦而言是叛逆之臣,可对于中原的某些儒家士子而言……”

“本相不管那些!”

李斯强硬的拂袖道:“如果无法压住流言,维护吾皇之威名,那就制造出一个别的什么大事件,淹了今日之事……绝不能让其持续传播发酵!”

淳于越:“……”

涉及始皇威名,大秦国本。

淳于越也只能拱手称诺,他这个朝堂打工人着实难当啊!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