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舍弟诸葛亮 > 正文 第70章 笮家跌到,诸葛吃饱

正文 第70章 笮家跌到,诸葛吃饱(第2页/共2页)

;账单他还没来得及核对完,但仓库里的实际库存,一天却可以盘点完。

根据实际库存,诸葛亮就惊喜地发现,柴桑的军粮库内,居然存了至少七八万石的军粮,够原本笮融的柴桑驻军吃一年左右,算是比较富裕的了。

现在诸葛军也加入进来,总人数接近八千,依然够吃九个月,所以吃到灭掉笮融是绰绰有余的了。

诸葛瑾此前从广陵来,随军携带的行粮并不算多,也就够部队吃一个多月。

刘备在广陵就以缺粮着称,借兵的时候希望部队到了豫章能就地就食。

现在这一下子,就算是彻底解决军粮危机了。

“这些笮家的狗贼,也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居然囤了那么多粮食!幸好都归我们了。

不过柴桑才这点兵,他就留那么多粮。海昏、南昌更有重兵,不知会囤多少。”

诸葛瑾看到数字时,侥幸地笑骂了一句。

看完粮食的存量后,他心情大定,又去看钱财布帛和其他库存。

结果发现布帛也不少,仓库里的麻布葛布等不值钱的粗布,约有六万多匹,还有丝绸绢帛一万四千多匹。

看来柴桑民间这两年真是被笮家搜刮得不轻,也不知是抢劫了多少富户存下的。

唯一让诸葛瑾稍稍意外的,是仓库里的铜钱着实很少,居然只有不到四百万钱——要知道汉灵帝的时候,买个县令就要四百万钱了,而且实际上任期不算久,等于是官职的租金。

如果县令的租金都要四百万,那县令上任后搜刮的民脂民膏肯定要远远大于四百万,否则回不了本啊。

柴桑也算是长江上的重要航道港市,整个江西地区与外界的水路联络通道,府库里才四百万太少了。

而且诸葛瑾前世地理常识就不错,他知道江西地区自古是矿藏丰富之地,后世地理课本上说江西“南钨北铜,到处是稀土”。

稀土和钨在汉朝没用,也不会去采,铜却是可以采的。

诸葛瑾当老师那些年,瞥过一眼教辅材料上的数据,好像说江西的铜占全国两成。主要在浙赣边境、乐安河畔的上饶德兴县。

另外,德兴铜矿是个黄铜矿,有伴生金银,储量也各自占全国的一成左右,具体记不清了。反正可以金银铜一起挖。

那地方虽处山区,交通不便,但乐安河最后会流入鄱阳湖。将来诸葛家人有空,可以发掘一下乐安河的航运条件,稍微搞搞水运基建,看看能不能把德兴的矿挖出来。

不过如今官府在豫章郡的统治,往东只能波及到鄱阳县的县城。而德兴如今应该还是个县城以东百余里的山区聚落,当地都是不服王化的山越人。

当地还跟邻郡的山越大帅祖郎接壤,在没有实力对付山越之前,诸葛家最好还是不要招惹他们,先把成熟的汉人领土拿全再说。

诸葛瑾胡乱脑补,许久才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刚才他不过是被柴桑府库的铜钱之少给惊到了、才联想到这些:一座商贸重镇,还是铜矿资源大郡的集散地,怎么可能缺铜嘛!

于是他连忙收回心神,继续查阅弟弟的报告,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诸葛亮汇报的清单上还显示,光是在柴桑城里新建的那几座伽蓝、佛塔,把最大的三座佛像找来,估算了一下,加起来就有十几万斤重,都是用的铜铸。

一斤十两,一两十钱,十几万斤就折合一千多万铜钱的用料了。笮家人把城内大量的铜器和铜钱抢来后,都熔铸成了佛像。

今天时间仓促,诸葛亮仅仅把最大的那几座佛像统计了一下,就已经有那么重,其他零碎小铜像都还没收缴呢。

估计千斤以下的铜像,还会被败退的贼军藏匿,两三百斤以下的甚至可以逃跑时带走。

“这项工作,还需要继续长久彻查。柴桑民间私藏的铜像,都是笮融抢来的财物,自然要物归原主,敢隐匿就是从贼!这柴桑城都搜出这么多了,南昌不知道还有多少。”

诸葛瑾一边吩咐,一边感慨,内心也对豫章各县的财力、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兄弟俩聊了几句后,诸葛瑾就冒出一个念头,建议道:

“阿亮,我觉得,我们需要时间来转化民心、笼络诸县。也需要把这两战俘获、倒戈的郡兵严加操练,确保忠诚和军纪,然后才好跟笮融的主力最终决战,你以为如何?”

诸葛亮也深以为然,点头道:“确实,现在不宜急躁。笮融已经在当地盘踞近两年,多给他两个月,他的实力也不会明显提升,他能裹挟的人,基本上都裹挟完了。

对我们而言,多一两个月,说不定就能实力比现在翻倍,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诸葛瑾终于下了决断:“我原本还打算南下跟叔父、云长会合,但现在看了柴桑的情况,我改变主意了。西安县本就是穷僻之地,人口也稀少,叔父当初不得已留在那儿,不过是因为富庶繁华的地方都被笮融占了,无家可归。

不如立刻派人给叔父送信,请云长护他北上,来柴桑会合,此后两月,他可临时把豫章太守府设在这柴桑县,我军也好集中兵力,避免被笮融分割包围逼战。”

诸葛亮想了想,觉得大哥的思路很对,但他还年少,同情心也比大哥多一点,提醒道:

“让叔父北上没错,可西安县和修水河畔的另外两县艾县、永修,已经依附叔父多时,要是现在放弃的话,笮融的部队会不会去当地报复?”

诸葛瑾眉头一皱,拿出地图看了一眼:“要不这样吧,等叔至打完庐山这一战,我就把他调去修水最下游、与敌军海昏县直接对峙的永修县驻防。

只要在永修留兵,卡住修水,笮融应该也不至于大费周章陆路绕行,去报复后方的西安、艾县。当地那么穷,他去了也赔本的,报复百姓才多大收益?

而且,叔至只需要守城,也未必需要带走那三百骑白毦兵,连丹阳精兵也可以少带,多给他配点郡兵也就够了。

主力精锐要尽量集中起来,到时候交给云长指挥,用于最终的决战。”

诸葛亮觉得这个思路没问题,也就领命去写信了。

不过这一切,最终还要等陈到腾出手来,才好正式实施。

好在陈到也没让诸葛兄弟多等,当晚就传回了庐山之战的最新消息。

——

:今天会有三更,一万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