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外戚势力,外戚、皇权、豪族的斗争贯穿了西汉的下半部分。
王莽篡汉后,豪族在刘秀这个秀儿的带领下全面反攻,成功再造大汉,而刘秀这个秀儿在军事一路开挂下也开始设计东汉的权力游戏规则,由于吸取了东汉外戚势力过大的经验教训,秀儿将皇权替身一分为二,一为外戚,一为宦官,这使得东汉的权力游戏基本上就是皇帝小的时候,外戚代表皇权和豪族斗争,皇帝大的时候宦官代表皇权灭了外戚后再和豪族斗争。
本来秀儿这个设计也还可以,毕竟无论外戚还是宦官都是附属于皇权存在的,可以保证皇帝年幼时不被外朝篡权也可以让皇帝长大后有办法夺回权力。
但大概是秀儿吸收了太多位面之力了,使得他的后代就没几个活得长的。
东汉从第三个皇帝汉章帝算起,汉章帝三十一岁病逝,汉和帝二十七岁病逝,汉殇帝一岁时夭折,汉安帝三十二岁病逝,汉顺帝二十九岁病逝,汉冲帝两岁夭折,汉质帝九岁被毒杀,可以说,东汉的董事长就仿佛被诅咒了一般,就没几个活过三十五的,想享受后世刘老板兄弟的待遇都享受不到。
按道理来说,中央乱成这样了,地方还不早就被当地的豪族瓜分了,但秀儿仿佛早就知道会这样一般,在东汉王朝创立之初就将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
东汉的官员以六百石为分界线,六百石以上可以说是高级官员,以下则是低级官员。
低级官员的选取是各郡县的一把手每年去自行招募“廉吏”,说白了,就是给地方势力的红利,由地方豪族自行解决,这就是给豪族的下线,你后代再差也可以当个小官,有了下线,做事也就容易有底线。
高级官员则是通过举“茂才”和举“孝廉”来解决的,茂才其实就是秀才,只不过因为秀儿叫秀儿才改叫茂才。
所以这个茂才可比后来的秀才值钱的多,基本相当于宋朝的进士了。
这些茂才和孝廉各地按照人口有推荐人数的限制,推荐后统统进京由皇帝面试,考的就是儒学经义和时政对策。
所以后来的科举考试内容是从汉朝就基本定型的,考试通过的统统进尚书台当“郎官”
这个尚书台基本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也就是说这些高级人才不仅仅要为皇帝站岗,还要承担核心政事的处理。
当然,所谓的处理大概就是写个政策文件什么的,这个文件能不能过还是要三公九卿这些大佬点头的。
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本事可以说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不仅仅要求身体好(要轮流站岗),还要求即懂儒学理论,还懂政法税收,要求相当的高。
前面说了,低级官员其实就是地方豪族瓜分的,人的欲望都是无穷的,当过两百石就想六百石,当过六百石就想两千石,东汉的所有豪门家长都拿出了鞭子,拼命鞭打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骑马练剑,要么自己开学堂开始经书传家,要么砸钱也要进太学学习。
如果说西汉的豪族在史书中的代名词是什么横行乡里,侵渔小民这样的贬义词,东汉则是赈赡宗族、好施周急这样褒义词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被诸葛丞相天天念叨的桓灵这两个打破了当东汉皇帝活不过三十五岁魔咒的皇帝出现开始有了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