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马冲突然走过来,面带忧色。
作为一名脑子不算太聪明,但能一直按着朱见济的规矩办事,把皇帝周围打理的舒舒服服的好太监,马公公一般在皇帝享受父子亲情的时候,都会带着笑脸在旁边看着,以免破坏这好气氛。
但他这时候已经没空管理自己的表情了。
“太皇太后她病重了……”
岁月到底不饶人。
当年因罪入宫,因为美貌被宣宗皇帝一时性起临幸,从而被迫卷入各种波折的吴贤妃,如今的太皇太后吴氏,终究是在去年冬天病倒了。
乾圣十年的秋天比起往年要凉快得多,加上一场秋雨一场寒,直接让人入了冬季,到现在还赶上了倒春寒,让冬天显得极为漫长。
在寒冷的天气里,老年人是很受罪的。
冷空气吸到身体里,能割得肺一阵一阵的疼,还冻的心凉。
很多原本身体还算好的老者,哪怕照顾的小心,都容易在冬天生病出事。
吴氏就是去年冬天一时不慎多吹了点风,染上了头晕脑胀的病症,喝药不顶用,念佛也没有菩萨显灵,一直拖到了现在,身体越来越差。
好在太皇太后本人看的开,还反过去劝杭太后跟王皇后宽点心。
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曾孙子都抱上了,在这人间也没什么值得留念的。
吴氏,是早就准备好走了的。
朱见济朝堂上的老臣子,也有不少是在冬日时节过世离去的。
在民间还有人认为,在冬天去世的老人是有福气的。
因为有太皇太后本人的意愿在,加上这病已经生了好几个月,心理准备是早就做好了的,所以此时听到吴氏病重的消息,朱见济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后抱着儿子去了吴氏住的清宁宫。
此前,大明朝的太后没有固定的宫殿住,看她自己的想法和皇帝如何安排。
直到宣宗时候,才把原本用于供养神佛的仁寿宫定为太后住所。
不过指定归指定,皇太后有时候不想在这儿住了,也会去清宁宫。
当然了,在宫里有多位长辈同期存在时,这住所是不能乱换的。
所以杭太后仁寿,吴太皇太后清宁。
……
清宁宫跟它的名字很相称,环境清雅宁静,本来是给徽宗生母孙太后住的。
可孙太后不是十几年前,跟着先帝一块去了吗?
孝顺孩子朱见济觉得这么好的宫殿空着可惜了,便请了自己奶奶搬进来,还特意为潜心念佛的吴氏修了一座新的佛堂——
遥想当年,朱见济跟他爹为了不让孙太后乱插手自己的事,特意对外传话说她要吃斋念佛,静心养神了,还请了一个“大师”进来给她念经……
可愣是为了省钱,没给孙太后修新的佛堂。
现在清宁宫的主人从孙太后换成了吴太皇太后,“大师”没了,佛堂有了。
由此可见,人和人终究是不同的。
可惜,随着吴氏病重,一向飘散着檀香气息的清宁宫,此时却是充满了药味。
当朱见济带着老婆孩子过来的时候,杭太后已经在婆婆的身侧了。
吴氏没精打采的躺在床上,露出衣物之外的手脚都瘦的皮包骨了。
老年人血气不够,肤色还暗沉枯燥。
“奶奶!”
朱见济来到床边,心疼的握住吴氏的手。
“是皇帝啊……”
吴氏勉强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又瞄到旁边的王氏和太子,有意问一下朱佑栎的启蒙,还有最近新怀上的龙种情况,奈何浑身没有力气,呼吸也浅的不行。
于是她放弃了这些话。
她的孙儿这么聪明能干,肯定会把东西都安排好的。
哪里会像自己那个儿子,本来身体就虚,还顶不住嘴馋瞎吃海鲜烈酒,把自己折腾的没了。
“预备我的后事吧……”
吴氏努力的凝视了一会儿自己的后代们,然后开始立遗嘱,“不要把我和宣庙合葬一处了,我喜欢安静,不需要那么热闹。”
既然宣宗跟孙太后是真爱,那自己就不去打扰他们了。
正好自己也懒得见到他俩。
宣宗当皇帝的确不错,可惜偏宠真爱,连带着对吴氏和景泰帝都不行。
吴氏对宣宗也没啥感情。
你说她一个罪官的女儿,被充入宫廷后努力干着活,突然就被皇帝给上了……这冲击不大?
而且一杆进洞,一炮而红,肚子里就有了个娃娃。
作为宣宗后宫里难得能下蛋的女人,按照常理来说,只要有孕,不管生下来是男是女,吴氏好歹也能得个妃号,翻身一把。
她又没想着争宠什么的,母凭子贵享享福就满足了。
结果孙皇后闹了又闹,最后生下皇帝次子的吴氏,竟然就被送出了宫廷,连个名义都没有。
在宫外带着孩子独自生活,谁都知道吴氏跟皇帝的关系,但谁都看不起她,嘲笑声就没断过。
毕竟皇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孩子都五六岁了也不找回宫里,还让景泰帝继续当个没名没分的黑户私生子,显然是只爱孙皇后跟小太子朱祁镇。
如果宣宗皇帝没有英年早逝的话,母子俩估计到死都是这种状态。
因为即便宣宗病重,即将去世,把吴氏跟孩子召入宫廷之时,也只是勉强承认了景泰帝是自己的种这件事。
关于孩子要不要封王,吴氏要不要封妃,他提都没提,只让自个儿母亲张太后看着办,然后就去跟真爱孙皇后生死别离了。
不过这样也好。
儿子被承认是皇家血脉,也足够吴氏扬眉吐气,挺直腰杆了。
她有没有被承认为宣宗后宫的一员,根本不重要。
这样一来,也没必要跟着这男人殉葬了,没必要活着死了都得遭他折腾,挺好的!
而且她活得比宣宗和孙氏都久,儿子孙子也比他俩的有出息多了,哪里还有别的遗憾?
唯一担忧的是,她孙子是个嘴硬的——
大概是有太宗托梦的关系,在关乎自身法统的事情上,朱见济跟太宗是一个口风。
坚决不承认自己是“非正统”。
太宗靖难称帝后,把建文年号给废除了,把建文帝当政的几年给抹消了,自己的庙号还是“太宗”,就排在开国皇帝朱太祖的后面,以表明自己才是大明帝国的第二位统治者。
不管别人认不认,反正他那边是独家认证了。
朱见济也是这么干的。
虽说承认了他大伯的地位,但那重点在于土木帝在位十几年了,还有个差点把大明玩废了的土木堡之变在那儿搁着,影响力太大,不好否认,所以最后只得认了他的帝位,上庙号“徽宗”。
可等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