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还有虫卵……”
“但是,根据我综合一些关于蝗虫书籍,总结出: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害之所以广也。”
“治蝗,可从三种时间段入手,虫卵之期,掘土坏其卵。
蝻之期,只能跳跃不能飞行,易于扑打,还可吃食,可差人专门捕捉,朝堂当设下赏赐,任何人不可阻拦。
等其长出翅膀,便成了蝗灾。
到了这时,蝗灾便开始不受控制,动辄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于是,便需要蝗灾之地的百姓,通力合作,出动鸡鸭大军,让鸡鸭出动,吃食蝗虫。
又或者,编织大网,捕获蝗虫。
还可挖上一个个入坑,上窄下宽,等到了黑夜,在土坑之中铺设煤炭或是柴火。
将其点燃,发出耀眼火光,蝗虫便会被吸引过来。
等到蝗虫钻进坑洞之中,用火药引爆,或是增加柴火,可将蝗虫烧死!”
“……”
随着郭安说着,整个大殿内顿时冷寂下来,所有人都满脸惊诧。
“郡王殿下竟然对蝗虫如此了解,还有如此克制之法?”
郁新朝着郭安恭恭敬敬的行礼。
“都是从书籍上查阅而来,还当不得郁公这般!”
郭安急忙说道。
郁新再次说道:“郡王殿下之言,对下关治理蝗灾十分重要!”
“这是自然!”
郭安微微点头,并没有过多客气,而是继续说道:“另外,我还查到,蝗虫具有有迁飞、集中和选择产卵地的习性!
因此,不论如何,治理蝗虫,提前消灭蝗虫产下的虫卵最为重要!”
听此,郁新两眼一亮,急忙问道:“敢问郡王殿下,不知如何寻找蝗虫的虫卵?”
郭安继续道:“在干旱的季节之中,蝗虫喜欢将虫卵产在土壤比较湿润的荒地之中。
而若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是州府之地,那些蝗虫喜欢将卵产在未受水淹的河堤、沟埂等较高的地段。
尤其是一些土质坚硬,但是也不可太过坚硬,也不可过分松软的土壤之中……”
听到这,朱棣更是一脸惊疑,“这些,郭卿也是从书籍之中看出来的?”
“回陛下,这些不是!”
郭安微微摇头,“这些是微臣通过观察试验,总结出来的!”
“原来如此!”
朱棣微微点头,随即便再次问道:“不知郭卿可还有别的方法?”
“回陛下,微臣暂且没了!”
郭安回道。
朱棣再次点了点头,便看向郁新。
“郁卿家可还有何要求?”
郁新看了一眼郭安,嘴巴微微张了张,随即拱手行礼。
“多谢陛下,多谢郡王殿下,微臣并无别的事情!”
朱棣道:“如此,那便快回去安排户部事宜,尽快前去河南吧!”
“微臣遵旨!”
已经有些年迈的郁新,朝着朱棣拱手行礼,随即便很是利索的退出出去。
朱棣又对着杨靖与蹇义二人说道:“此次,随郁卿家前去河南的官吏,必须要精明能干,还不与河南那些官员有任何勾结。
若不然,朕绝对会严查到底!”
“微臣遵旨!”
杨靖与蹇义二人满脸肃然的应了一声,随后也急忙告退出去。
于是。
殿内,便再次剩下郭安一人。
“郭卿,自古以为,我中原大地,便是天灾无数,蝗灾更是繁多。
只是,不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会有一个预兆。
唯有蝗灾,事先如常,但一旦爆发出来,便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遮天蔽日的蝗灾,像是乌云一样,漫天遍野都是。
飞到哪里,哪里都能瞬间被这些蝗虫啃的光秃秃,一点绿色都没有。
老百姓们一年辛辛苦苦耕种下,赖以活命的粮食,全进了这些畜牲的肚子内。
等到这些畜牲吃饱了,便会产下更多的卵。
说不定,来年便会爆发出更大的蝗灾!”
“是啊!”
郭安附和道。
朱棣神色阴沉,继续道,“从大明建国开始,洪武五年济南蝗灾,而后徐州、大同蝗灾;
洪武六年,北平、河南、山西蝗灾;
洪武七年,平阳、太原、汾州蝗灾;几个月后,怀庆、真定、保定、河间、顺德、山东蝗灾!
洪武八年,北平、真定、大名、彰德诸府蝗灾!
大明连着四年,大范围蝗灾,百姓苦不堪言!
如此祸害,很多无知的百姓们,却仍供奉着蝗神,不敢去灭绝蝗虫,让皇考忧愁,朕也十分愁忧!”
郭安附和道:“是该让百姓们,也都知道,唯有灭绝了蝗虫,他们才能不再遭受蝗灾,子孙后代也不再遭遇蝗灾!”
闻言,朱棣两眼锃亮,紧紧盯着郭安,“子孙后代也可不再遭受蝗灾?”
郭安缓声道,“陛下,若是彻底灭了蝗虫,那便不再没有蝗灾了?”
“蝗虫无穷无尽,如何能灭的干净呢?”
朱棣喃喃自语的问道,不过眼中还是闪烁着一丝期待。
想到后世的情景,郭安下意识说道:“那便一直削弱蝗虫!
另外,再让那些医者,或是农家之人,去研究一些只毒害蝗虫的药物,然后用药物毒害蝗虫!”
“药物?”
朱棣仍是有些迷惑。
“就是药物!”
郭安道,“陛下,蝗虫无穷无尽,仅凭大明百姓,只能一直削弱,将其灭绝不了。
如此,只能用毒药。
而且,还是专门用来毒害蝗虫,但对人却是没有多大毒性的药物。
将这些药物喷洒在土壤之中,让那些蝗虫无处可逃!”
“甚妙!”
思索片刻,朱棣便兴奋的问道:“郭卿,这些药物可让何人来研制?”
郭安道:“回陛下,研制药物,兹事体大,当由陛下挑选几个医者、农家之人,或是十多个医者、农家之人,研制。
若是再多,怕生混乱!”
“可!”
朱棣点头,再次问道:“还有呢?”
“陛下可将蝗灾之危害,治蝗之法,写在邸报之上,鼓励百姓们灭蝗,让百姓们不要相信什么蝗神。
另,应让各州县的官员,每年在春秋之季,巡视境内,若是遇到蝗虫初生,当设法扑捕,务要尽绝。
如是坐视致使滋漫为思者罪之.”
“甚好!”
朱棣脸色一喜,“还是郭卿懂咱,当该如此!”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