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是康熙他姑父 > 正文 第 24 章 千古仁政

正文 第 24 章 千古仁政(第2页/共2页)

bsp; “那个那个......”建宁顿时脸红了起来,虽然说吴应熊很是无礼,但是生性温良的建宁格格心里还是觉得自己错了。

吴应熊对着建宁嘿嘿的笑着,由于臂膀压着有些不舒服,顺便动了动,建宁想起这臂膀受伤的事,顿时面如土色。

“好了,这次哀家做主,回头啊,让苏麻去监督建宁,应雄觉得如何啊?”孝庄见这建宁有些尴尬,就知道这丫头仗着是这大清格格,没少欺负她这个好女婿,插入进去说道。

“皇额娘英明,建宁,来吧!”吴应熊说一声喊,辫子一甩,一副黄飞鸿的架势,很是潇洒,一副好看的皮囊,有了恰到好处的表现,自然是不一样起来。

“皇姑父,帅,”康熙起身鼓掌道。

“哗众取宠,快说吧!”建宁虽然觉得这时候的吴应熊很是拉风,但是依然不想表露出慢慢被折服的状态,高傲的吐弃道。

“其实在我华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例子,一代天可汗李世民曾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是我大清又有不同,因为我大清是以少数统治多数,这在人心上面比汉族统治者要难得多。

再看我大清自入关以来,不过二十多年,一直在剿灭南明和各地叛乱,这样就不会天下大治,修生养息,固然先帝多次减税和免税,但是这些使汉民并没有得到好处,所以收效甚微。

所以这第一就是施仁政以收天下汉民之心。第二停止圈地,给民以生存之地。这两项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收汉民以固大清。”吴应熊想了想慢慢的说道,这些是每本关于康乾盛世的阐述都会讲到的,吴应熊多少知道一些,虽然不详尽,应该也是能交差了吧,里面最大的就是地丁税吗,有点文化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清吹必须说的。

“哼,说了这么多,不就要我们满人把地还给汉蛮子吗?吴应熊,你安的什么心?”建宁哼了一声说道。

“建宁,就事论事,不可随便扣帽子,现在啊,就因为你这样的,让有志之士无法说话,应熊,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呢?”孝庄呵斥道。

吴应熊拱拱手,以谢孝庄的赞赏:“这里面最大的一项就是地丁银,这一项是大清税收的八成之多,应该减免丁银只收地银!”

“只收地银?皇姑父,这大清已是国库空虚了,这再不收,那么就更入不敷出了?”康熙疑惑的说道。

“玄烨,姑父给你说,这人寄生在土地上,才能产生价值,才能产生税收。人是可变量的存在,因为随着灾难、战争等各种因数,人数是一直在变得,而地不会变,地的量大体没有变化,那么只收地银,税收基本没有变化,那么无论怎么圈地、兼并都不会影响我大清的基本税收。而不收丁银,一是可以收买人心,让汉民知晓玄烨的仁慈与爱民;二是没有地的可以少些压力,不至于铤而走险,给他们一条活路比什么都好。”

康熙所谓的千古仁政,实际上屁用没有,但是确是中国古代收买人心最好用的政策,任何有实权的帝王都可以凭借这个政策被吹成千古明君。就像明末,如果崇祯定下了这个政策,国内起义规模肯定大减,百姓肯定会给崇祯立“生祠”。

不过用永不加赋换名声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手段,包括所谓仁政的摊丁入亩,实质是货币取代劳役和实物税的过程里,政府被迫从直接到人头的传统税收体系,退步到基于田地的间接税收体系上。

“这真的......”建宁其实什么都不懂,不过她觉得她要输了,一想到云瑞就要被这个家伙......就很是不爽,就想出言捣乱。

“住嘴,建宁,你安静一些!”孝庄轻喝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