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另外,用了这炒钢法,产钢的速度要提高五成,所产的钢为上乘,如果假以时日,速度和质量,仍然可以提高不少。”
刘贺点了点头,将环首刀放回了案上,能达到这个效果,足够刘贺在明日的朝议上拿出来用了。
“好,明日小朝议,朕要给大将军看看这些新造的环首刀。”
这些刀可以杀匈奴人,说不定哪天也会砍到霍光的脖子上。
……
翌日的小朝议上,朝臣们的讨论几乎全部都和不久之后即将要出征的事情有关。
这种重要军国大事,刘贺这个天子能发言的机会不多,但是他仍然听得极其认真。
距离大军出征,还有大概二十日,出征前所有的准备,全部都做好了。
在朝堂各个府衙上上下下的通力合作之下,汉军蓄势待发。
这一战,霍光拿出了大汉积攒多年的家底。
倒不是人,而是战马。
几十年前那场漠北之战后,大汉开始采取守势,不仅是因为要休养生息,更因为战马的损耗过大,再也难以组织起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相对于士兵来说,战马更容易出现损耗。
人受伤了,尚可以养伤。
马受伤了,就只能等死。
没有了战马和骑兵,想要在对匈战争中取得优势,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要说优势,均势都不可能。
以快制快,是目前降伏匈奴的唯一办法。
经过十几年的修生养息,大汉粮仓当中不仅存满了粮食,更是在三辅和边郡积累了大量的战马。
这些战马,足够用来打这一仗了。
刘贺听得很仔细,那些与战争有关联的内容,让他心中暗暗吃惊。
霍光治理朝政是一把好手,否则不可能积攒起如此多的马匹和粮草。
大司农、诸将军、三辅长官分别向霍光上报各项事宜……霍光则站在堂下居中指挥,镇定自若,宛如大汉帝国真正的主宰者。
小朝议持续了两个时辰,终于来到了尾声——这是刘贺的时间了。
这时间虽然垃圾,但是刘贺也借势做了不少事情。
一阵有些尴尬的沉默之后,霍光终于是转向了天子。
自从门下寺开衙之后,这几次小朝议,天子都异常安静,很少在朝议上说话,这让霍光非常满意,对霍显的这个提议,他是更多了一分认可。
看来,给天子找一些事情来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霍光还是要给天子足够的尊重的。
“陛下,九月初十,是大军出征的日子,距今日已经不远了,陛下可有什么旨意?”
你霍光把话都说完了,还要让朕说什么。
心中虽然这样想,但是刘贺从榻上站了起来,朝前走了几步,来到玉阶之前。
“仲父和诸位爱卿,这军国大事,都有仲父操持,更有诸卿襄助,朕很放心。”
“今日议论的是大军出征之事,朕不懂军务,本不应该发言……”
说到此处的时候,一些机敏的朝臣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本不应该发言,那就是还要发言咯?
一众朝臣,衮衮诸公,连同霍光在内,全都抬起了头,看着天子。
“但是朕有一物,想给诸卿看一看。”
刘贺说完,拍了拍手,对身侧的禹无忧说道:“让昌邑郎把东西抬进来。”
“诺。”
禹无忧领命而去,跑出了殿外。
片刻之后,四个昌邑郎就抬着两个木头箱子走了进来。
这是昌邑郎第一次出现在宣室殿朝堂上,许多朝臣才第一次发现,那些与天子同时来到长安城的昌邑少年郎,此刻穿上铠甲,配上刀箭之后,居然隐隐有了精锐之师的气势——至少看起来,不比期门郎和羽林郎弱。
人人都知道昌邑郎马上就有三百人了,如果都是这副模样,那么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随着禹无忧一声令下,昌邑郎将箱子放在了地上。
一阵铁器和鸣的声音传了出来。
让殿中那些久居沙场的宿将们为之一震。
这箱子里,似乎是——兵器?
我的错,前面内容有四百字帖重复了,我错了,我后面有机会写一个番外单章免费的补回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