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泼皮 > 正文 0568【吾乃朝廷命官,岂会与反贼为伍!】

正文 0568【吾乃朝廷命官,岂会与反贼为伍!】(第1页/共2页)

“不说前唐,单论伪宋,一百六十余年国祚中,自翰林院走出过几位能臣干吏?”

名留青史的能臣,绝大多数都是自底层摸爬滚打,一路历练上来的。

将心中的学问,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之境。

当然,翰林院也走出过一些牛人,可这些人是本身就才能出众,与翰林院无关。

若是能经过基层历练,成就只怕会更高。

韩桢这番话,就是在为翰林院改制做背书。

毕竟,翰林院是朝廷最高的储才机构,朝廷在推选大员时,一般会优先从翰林院挑选。

也就是说,能从翰林院出来,最次也是个封疆大吏。

众人若有所思,等待陛下接下来的话。

韩桢朗声道:“朕欲将翰林院分为文武两院,文院归内阁,武院归军部。以往撰拟册诰文、纂修书史、代写诏书、侍讲等职责统统取消,交予对应的部院。”

谢鼎与史文辉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解和疑惑。

陛下此举,似乎是在分权,但细细品味,却又不太像。

若是分权的话,扩充内阁和军部人数,岂不是更直接有效?

而且,以分担政务为由,他们也找不到反驳的借口,没必要绕这么大个圈子。

谢鼎沉声问道:“敢问陛下,改制过后文武翰林院职责是何?”

韩桢答道:“内阁与军部下辖顾问团,比如文翰林院,平日里负责研究国内民政、国外番邦,当朝廷需要决策之时,先由翰林院提供数个方案,内阁从中挑选合适方案,进行优化,如此一来既能减轻内阁政务压力,又能使得翰林院官员参与决策之中,得到历练的机会。”

他的改制有些超前,但大殿之中都并非常人,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深意。

此举对朝廷来说确实有益。

既可减轻内阁与军部的压力,又可培养人才。

“陛下英明!”

谢鼎率先出声。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

韩桢问道:“关于文武翰林院如何选才,诸位爱卿可有计策?”

齐国与前朝不同,自韩桢起事时喊出那句与胥吏共天下后,补官制度,就取代了传统的科举取士。

以往,文人士子在经历乡试,省试,殿试后,成为进士,便已是官员了,有实缺便会安排上任。

如今却大不同,首先要参加补官试,成为一名补官,在各部门基层历练,且还不能混日子,只有连续数月考核评得甲等,才有参加锁厅试的资格。

在通过锁厅试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官员。

看似比传统科举只多了基层历练的机会,但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取士的制度变了,那么翰林院的选才制度,自然也要变。

一阵苦思冥想后,常玉坤提议道:“可效仿科举,在锁厅试之上,再设一门殿试,前三甲入选翰林院。”

“臣觉得不妥。”

话音刚落,便被赵鼎否决:“锁厅试本就被定为选官试,再设殿试,有些画蛇添足,可直接取锁厅试前三甲。”

谢鼎出声道:“文武翰林院即是储才之所,臣觉得还需对年龄有所要求。”

“若是设定年龄,岂不显得不公平?”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半天,也讨论出个结果。

瞥了眼大殿外的日晷,眼见时值正午,韩桢摆摆手:“此事不急,今岁锁厅试已结束,距离明岁锁厅试还有近一年时间,慢慢商讨,总能得出个结果。”

“臣等告退。”

众人躬身作揖,纷纷出了大殿。

史文辉与张叔夜凑在一起,一边朝宫外走去,一边小声交谈。

张叔夜皱眉道:“文翰林尚好解决,可武翰林却是难了,文武殊途,这世上文武全才之辈,终归是凤毛麟角。”

即便是他们二人,也只敢说自己略通军务,而不敢说文武兼备。

而且,基层的补官试,对于武官的招取有限,一般试题也都是缉盗、破案、治安以及剿匪等,不涉及打仗,且武官到顶也就是县尉或巡检。

史文辉说道:“看来只能从军中挑选。”

张叔夜苦笑道:“可军中都是武人,且好苗子也早有官职在身,不是营长便是旅长,本就前途无量,怕是不愿进翰林院。”

“这……”

史文辉一时语塞。

确实,军中好苗子早早就被各军都帅留意了,只待军功达标,立马提干升迁。

……

吕大甫这几日心情忐忑。

吕家并非是他一人的吕家,花费一百二十万贯扑卖招幌之事,他顶着巨大的压力。

压力一部分来自于族人,另一部分则来自外界。

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笑话,万一亏本了,只怕会被嘲笑一辈子。

所以别看吕大甫这段时间表现的很淡定,实则心里压根没底,时刻关注朝廷的动作。

王楼雅间内。

吕大甫照常来此吃早茶。

一壶煎茶,一份山洞梅花包子,外加一份报纸,便能消磨一上午的时光。

刚拿起一个包子,雅间门便被推开。

“阿郎,今日份的报纸。”

闻言,吕大甫赶忙放下手中的包子,接过报纸。

从三刊报纸中抽出《青州早报》,迫不及待的查看起来。

忽地,一条时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贸易院将成立蹴鞠蒙彩。”

蹴鞠蒙彩?

只是稍加思索,吕大甫面上便露出狂喜之色。

蒙彩自古有之,但多是民间商人为之,小打小闹而已,由朝廷设立蒙彩,还是破天荒的头一次。

关键还是蹴鞠蒙彩,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既然朝廷都设立蹴鞠蒙彩了,那蹴鞠大赛自然就不可能草草了事,一定会大办特办,且绝不止这一届。

这下子,吕大甫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重新拿起包子,正欲咬上一口,他似是想到了甚么,问道:“家中可有人经营蒙彩?”

仆役答道:“偏房的三郎君似乎在经营蒙彩。”

“让他立刻停了。”

吕大甫当即吩咐道。

陛下性子霸道,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既然朝廷出面设立了蹴鞠蒙彩,接下来必然会对民间蒙彩进行打击。

蒙彩的本质说白了,就是**。

而且还与**的**不同,具有很强的敛财性质,及不稳定性。

**么,再怎么说有个场子在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况且,经过朝廷改制后,如今连和尚都跑不了。

齐国治下所有**,都必须由朝廷商务院与督察院同时颁发的许可证,才能经营,缺一不可,且每过三年要重新申办一次。

而办理许可证时,三族以内的信息全都登记在册,一旦出了问题,你往哪跑?

就算你自己能跑,伱的三族往哪跑?

可蒙彩不同,乃是无本买卖,甚至都不需要**,在市集上摆个摊位就行,说跑就跑。

被骗了都没处说理去。

仆役迟疑道:“这……蒙彩盈利颇丰,三郎君怕是不愿。”

蒙彩来钱快,遇上节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