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逆清1845 > 正文 第266章 祖宗之法

正文 第266章 祖宗之法(第2页/共2页)

低了美国人民的负担,其相反的案例则是大英帝国——大英帝国的工业革命历史堪称是一部真正的血泪史,其不仅对外进行殖民开拓,同时也对内压榨底层百姓,造成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工人平均寿命从四十岁下降到只有三十五岁。

但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对于华夏更多只有参考价值,因为华夏到了晚清时期,耕地面积已经处于巅峰时期,很难再通过拓荒的方式获取耕地,可是人口数量却激增至41亿,严重的供给需求使得华夏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最终酿成了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通过战争的形式将人口降低到3亿左右,从而实现了再平衡。

因此,赵源眼下所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其实还是农业问题。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要解决好了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往往都会迎来一段所谓的‘盛世’,而这些‘盛世’的本质也就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在华夏农业问题上,赵源必须要拿出一套足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尽可能缓解人口土地压力,才能让统治长久下去,否则所有人的仇恨对象只会从清廷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好在当初复汉军崛起之时,赵源就已经跟广东的士绅形成团结,拿出了一个初步的土地改革方案——即三大政策中的减租减息令,旨在降低最底层百姓,也就是佃户们的生存压力,但是并不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很显然后者要更加敏感,也更加容易引起反对。

因此,在复汉军即将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的农业改革中,就会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开拓殖民,将更多的无地百姓送到婆罗洲去,占领当地肥沃的土地,为将来夺取婆罗洲奠定根基;另一个方面则是从上而下全方面重新拟定田土,登记鱼鳞皇册,从而明确隐田的归属,并且制定新的税率。

当然,农业改革意味着利益上的冲突,而对于任何一个新生的集团而言,财权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毕竟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基本制度将会直接决定一个王朝的未来存活周期。

就在赵源离开广州赶到武昌之前,广州就出现了一场大规模集会,大量前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广东十三行行商们,还有大量六省士绅代表们,一个个都穿着最为正式的衣服,聚集在汉王府门前,上万民表,恳请赵源登基为帝。

在赵源看来,这些人的背后存在着许多势力,其中既有汉王府的基本盘,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劝进的大功,还有六省的广大士绅,他们希望通过支持劝进来换取汉王府对他们利益的让渡,再加上怀着各样心思的人群,从而上演了这么一幕万民景从。

不得不说,当赵源看到这一幕时,他的确产生了几分登基的冲动——但是老爹赵诚之前的话提醒了他,如果想要做大事,就得忍受住这种诱惑,尤其是眼下过速登上那个位置,对于赵源而言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在没有完成利益调和之前,登上皇位等于自造囚笼。

于是,赵源便率领众臣赶到了武昌,并且开启了这么一场堪称汉王府和复汉军的核心会议,所有与会者都堪称是汉王府和复汉军走到目前的核心人士,也是赵源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在进行这一次改革之前,赵源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底气。

说到底,赵源持大义而起,堪比昔日奋起的洪武皇帝,手上既有华夏正朔名义,又是事实上的开国之君,还通过种种手段掌握着工商之利,堪称威望权势第一,且复汉军体系内并没有什么功高盖主的功臣,整个复汉军集团已经被赵源用黄埔军校以及先进的制度稳稳捏在手上,既不存在所谓的军头,也没有什么真正权势滔天的人物。

就连昔日唯一有可能演变成军阀的‘洪兵’,也被赵源及时进行了瓦解,融合进了复汉军的体系,因此赵源想要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时机已经初步成熟。

左宗棠自然深知赵源的心碎,他主动站出来道:“殿下手握威权,口含天宪,乃天下之福,眼下正应为华夏奠定盛世之根基,祖宗之制度!”

“没错,孤想要颁布一部真正意义的祖宗之法,即华夏宪法!”

赵源站在身来,环视了所有人一眼,脸上带着几分油然自生的气势,让众人都忍不住低下了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