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
三十多年过去了,日夜参悟九鼎的夫差,早就成了大真人。
吴国的改革,说起来也算是比较早的。
只可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明明从百家一二十年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模仿盐城、抄袭盐城,但是到了百家五十年的时候,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吴楚战争之上,还一打就是三十多年。
这三十多年,基本上没怎么发展。
而这三十多年,韩赵魏三氏却在韩非子、赵无恤、魏斯的带领下,开始了大踏步的改革。
到了百家八十多年,晋国灭亡之后,吴国才继续改革。
到了今天,吴国的改革进度,并不比韩赵魏三国领先。但比起过去,那肯定也是强了很多。连带着吴国的国运增长不少,使得夫差对于九鼎的使用,也是越发的得心应手。
实力强了,说话也就硬气多了。
而且,自从夫差成为大真人之后,伍子胥和孙武,也开始慢慢的把各项权力还给他,如今的夫差,已经有了几分吴公的威势。
曾经的夫差,很是感激伍子胥和孙武,觉得二人是吴国的柱石,多亏了二人吴国才没有灭亡。但是如今,夫差只觉得这两个人是威胁。
他们声望太高,势力太大,自己或许没问题,可是自己的儿子,能压得住二人吗?
或许是实力增长带来的变化,也或许是掌权之后带来的变化,总之,夫差的想法,不知不觉的已经不一样了。
不够,当前的局势之下,夫差也只能把这些想法都埋在心底深处,因为他还有理智,理智告诉夫差,如今的吴国岌岌可危,一旦失去了伍子胥和孙武,那么吴国大概率会灭亡。
今天,夫差又一次和伍子胥、孙武聚集到了一起,三人的面前,摆放着两份信函,一份来自盐城,一份来自楚国。
“孤本以为大吴已经很强大了,可今日才知道,是孤坐井观天了。”
十万地级道兵,听起来挺多的,可是这几乎是耗尽了吴国的底蕴。
如今整个吴国,除了军队之外,就只剩下三万左右的大夫、道士了,这三万人主要从事于各个行业,几乎很难抽调他们加入军队。至于新一代的道士、大夫,还没成长起来。
这就意味着,三十年内,吴国地级道兵的上限就是这么多了,接下来死一个少一个。
这倒不是孙武不会练兵,而是他一直处于被忌惮的状态,阖闾死亡之前,孙武练成地级道兵之后,就没有继续练兵了。
这三十多年来,孙武也只是以术士、士人为基础,训练地级道兵,但这就很慢了,这也需要时间。
术士、士人之中的天才,就那么多,军队都要走了,其他行业的就少了。
至于鼓励生育,那更是特别慢。
普通人出生,再到成年,只需要十几二十年。
可是,一个大夫、道士从出生到成年,平均下来百年都算是少的。
至于盐城,盐城一方面是基数大,人口多,一方面是百家元年之后,就开始慢慢普及教育了,到今天都一百年了。
百家元年出生的那一批,今天也成长起来了,自然不缺少大夫、道士。
可是看看隔壁的楚国,项籍手上有五万地级道兵,都是项籍亲自训练的。
楚公前后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国都及附近,调集了十万准地级道兵。此刻,十万准地级道兵,都已经赶往前线,加上郑国的六万准地级道兵,这就是二十一万大军。
接着,楚公一声令下,各地贵族开始拼凑大夫、道士。有的郡比较少,只提供了一二十人,有的郡比较繁华,一口气抽调了四五十人。
如今的楚国,五千多个郡,很轻松的就凑够了二十万道士、大夫。
这些人虽然比不上训练时间很长久的地级道兵,但本身素养极高,稍加训练,就能直接上战场,充当准地级道兵。
而且,这一次二十万大军的目标,正是吴国!
更关键的是,这一次的二十万道兵,依然不是楚国贵族的极限。
等到未来楚国和中原决战,各地贵族肯定会继续支持楚公,会继续派遣人手。到那时候,又能凑齐多少大军?谁知道呢!
伍子胥缓缓开口:“过去的时候,楚国就是天下第二强国。”
“但如果只看人口和地盘,那楚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强国。”
“如今,晋国灭亡。楚国又通过改革,顺利的实现了中央集权。”
只不过,其他国家的中央是诸侯本人,楚国的权力则是都集中到了贵族大会之上,但也算是中央,好歹也完成了集权。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