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正文 第217章:拜访“武当山”

正文 第217章:拜访“武当山”(第2页/共2页)

首先,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来看,北方在中国古代中,对中国历代政权的重要性都直接压倒其余三个方位,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是“风水学”上认为“帝王之气”在于“坐北朝南”,更在于北京的地理位置太重要。

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历来凶悍至极,从春秋时期的北狄到战国秦汉的匈奴,从隋唐时期的突厥到宋朝的辽金蒙古就一直侵扰中原政权,并且中国古代政权多为以北统南,这几乎成为中国朝代更迭的规律现象。

而“真武大帝”在道教众神中是“北方之神”,统帅北方神灵,同时也是战神、水神和司命之神。因此,奉祀“北方玄帝”,用道教的神学、君权神授理论来震慑百姓,让民众信服,能够做到鼓励士气、安定民心。

同时,这也符合朱棣的地位和需要,因为朱棣起于北方,所以"真武神辅佐靖难、保佑燕王当皇帝"这一宗教说法,在中国古代尚道崇佛的文化传统方面,能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提供充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而武当道宫是“真武神”总坛,简直为他量身定做,故才南修武当笼络人心。

其次,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异议。由于修建武当山宫观时,“明太宗”永乐皇帝共调集了30万军民供差遣。其中主要有侄子“建文帝”的旧臣,以及“燕王”朱棣在起兵途中收降的士兵,正好物尽其用,少去麻烦。

对这些人实施集中看管,在劳动改造时,兼用道教理论进行思想改造,能够不断消耗掉他们的体力,消解他们的怨气,并做到裁兵和调整军务的作用,节省不必要的军费开支,正可谓是一举数得之妙招!

“武当山”道观建成后,为加强对武当山的管理,“明太宗”朱棣还派驻500名军兵长期驻扎在此,并从全国钦选400余名“得道高人”到武当山为道,并对其中的几十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予“正六品提点官员”,将武当山所有道士作为皇帝“御用神职人员”进行供养。这其中就包括一些专门负责给皇帝炼丹的江湖术士。

另外,将犯人3000多人流徙到武当山,耕种田地,供赡道士。其三,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边72峰凌耸九霄,拱卫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确实是处“风水宝地”,让人爽心悦目。

“明太宗”朱棣在天柱峰的顶端,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修建了一座金殿,并在武当山修建“紫禁城和太和宫”。另外,真武大帝塑像模仿朱棣的形象进行建造,意味着朱棣坐镇武当,明朝一统天下,江山稳固。

其四,追求性命双修,延年益寿。“明太宗”永乐皇帝继承了中国以儒道信仰为主的传统,极为欣赏武当山“真人”张三丰之儒、道、释并重,强身健体、人生长寿的太极武学“仙道”,认为修炼“太极拳”能凝聚“内劲”即“斗气”。朱棣在全力巩固统治之时,如所有皇帝般在其思想深处,还有一个追求长寿的个人梦想。

永乐皇帝亲自书写了对“真人”张三丰的“敬奉三书”,称赞他体合自然,神妙莫测。而张三丰也写了“答永乐皇帝诗”,言道“节欲澄心淡神虑”,意思是清静无为方为真谛,显示了方外之人追求静心潜修之高明。

从“永乐朝”起,“武当山”就成为全国各地道士定期朝拜的"圣山",是明、清两朝乃至后世中,全国道教活动和交流的中心。至此,“武当山”的政治地位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却不料,今日正好迎来“不速之客”。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我的书)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3954&cid=21796676&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