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正文 第122章:准备训练新军

正文 第122章:准备训练新军(第2页/共2页)

守辽土”,因为以往在辽东用兵,常常组织起二三十万人的大军往前线送,往往耗费朝廷的大量钱粮,且后勤难以支撑。若朝廷用了此策略后,则只需要六万辽人自己组建的辽兵即可正面应对。并且,平时只要抓紧时间筑城,便能一点点地把防线往前推进,从而大大节省了朝廷开支百姓负担。

其中的根据便是后金政权的性质和国力决定了它的军事行动主要靠劫掠,那么明朝军队就可以趁着后金军抢完回去的间隙,一点点收复故土,将“堡垒战术”发挥到极致,即步步为营,蚕食土地,耗死对方。

另一方面是屯田自给,减少海路运输钱粮物资成本。同时,安抚西北部的蒙古部落,让这些蒙古人“战则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不必奢言恢复,而辽无不复;不必急言平敌,而敌无不平”。

在阐述完这个方略后,袁崇焕提出了一个收复辽东并消灭后金的时间——五年。这个时间看起来不太靠谱,毕竟万历年间,明朝的财政和军事状况还不到如此窘境都没能压制努尔哈赤,现在凭什么就能做得到呢?其实,袁崇焕根据当时后金状况和明朝国力分析,这次提出的策略在当时还是有相当高合理性的。

而比之相下,明朝即便已经衰落,但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仍然可以输很多次而不立刻倒下。因此,若是靠拼消耗的话,几个后金政权也未必拼得过明朝。但可惜的是,努尔哈赤时期的连年战争,已经快要把后金国的家底给掏空了,毕竟后金就那么一点地盘和人力、物力、财力,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

其二,后金的残酷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起义不断。当初,努尔哈赤在后金国内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强令汉人和女真人同住,即互相同化。这样搞就引发了谁“主”谁“奴”的问题,凭空制造出矛盾。

此外,还因粮食短缺而实行了所谓的“无粮人”政策,对没有粮食的汉民进行物理清除,也就是屠杀政策。由于努尔哈赤不重视农业生产和休养生息,每次出兵必然烧杀抢掠,搞得汉人大批逃亡,畏金如虎。

努尔哈赤晚年还面临一批汉人官员倒戈明朝,以及辽东地区的农民起义,但却采取残酷镇压甚至屠城手段来解决问题,就更激化了汉人与女真人的矛盾,使越来越多汉民要么逃往明朝,要么和后金干到底。

如此,后金政权就逐渐就陷入了农民起义的海洋之中,并且还连带上后金朝廷中的汉人官吏遭猜忌。

其三,后金内部政局不稳,各方势力斗争激烈。当初,努尔哈赤开创的“八旗议政”,有点类似“氏族部落联盟大会”,使得他这个“盟主”兼一把手难以做到集权统治。他作为一代雄主,儿子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次子代善虽然被取消了储君之位,但掌握正红、镶红两旗,在后金国内的势力最为强大。五子莽古尔泰战功赫赫,掌握正蓝旗兵马。八子皇太极以权谋手段夺得大汗之位,但是手中也只有正白旗兵马而已。

再加一个掌握镶蓝旗的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于是,后金“四大贝勒共主朝局”,一起坐在后金大汗的位置上,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努尔哈赤年龄小的儿子即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等人也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和想法,更何况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关系能融洽?

皇太极作为清朝最出色的一个皇帝,在此时尚未历练大成且能力在此时也未得到认同,仍被其他几个贝勒和重臣压制着,想要有所成就很难,即便刚登上“大汗”宝座就发兵攻明,却被袁崇焕打的鼻青脸肿。

其四,后金的外交局面非常孤立。努尔哈赤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是在外交层面上相对短视,习惯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比如在与明朝的战争中,让明朝最忠实的附庸朝鲜都对后金的看法保持负面印象。

而努尔哈赤在临死潜,还和东蒙古察哈尔部打了一仗,使得“蒙古汗廷”也不愿意站在后金这一边了。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亲自带兵攻打海西女真,将其中最大的三个部落叶赫部、辉发部、乌拉部直接灭掉。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3954&cid=21796397&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