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正文 第121章:到达京城

正文 第121章:到达京城(第2页/共2页)

位“护法”有说有笑,待神识传音结束后,便赶紧找借口开溜。

“哈哈嘎嘎嘿嘿,孺子可教也!赶紧去吧。”三位“护法前辈”见朱由校如此“懂事”,不禁心中大喜,毕竟对方乃“金木杂灵根”即“地灵根”,修真资质远超自己等人的“三行杂灵根”,将来前途无量,得拉近关系。

而催木匠只是点点头而已,依旧盘膝打坐吐纳炼气,心想凡是中了老子的“通灵法印”,就别想逃脱!

只见朱由校躬身施礼后便心念一动,直接化作光芒钻入底下,乃施展土行遁术离开了,目标直指皇宫。因这几天连续被师父、师娘轮番传法,并且在“贯通”、“通玄”法术作用下功力渐长,故遁术加快不少。

一刻钟后,朱由校便借土遁来到紫禁城地下,正准备钻出地面时,忽然神识扫描过后,发现经过“吏部”的路上竟有一丝微弱的法力波动,于是心想莫非有“修真者”施展手段潜入皇宫大内?不行,得去看看。

于是,朱由校便继续掐诀念咒,又施展了《旁门左道七十二术》之“隐形”与“萌头”,打算靠近后侦察。

在古代,从隋唐时期开始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虽个别名称稍有改动,但大体上却是千年不变。“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而“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这细分的“六部”主要掌握朝廷政令和政策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相比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逐渐僵化并在南北朝后期失去活力,而兴起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则具有更的大优越性。不仅是“六部”分工明确,效率更高,而且“三省”也分工明确,比如“中书省”负责草拟并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朝廷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与此同时,“三省”之间还相互监督,相互牵制,如“中书省”颁布的皇帝诏令和政令,如果被“门下省”发现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不可行,就会被依法驳回。而“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至于政令是否有问题则一概不管,因为无其他权利。如此严密的政权组织机构设置,使得彼此间存在监督和牵制,更好服务皇权。

因此,“三省”分散了“相权”,集中了“皇权”,使“丞相大人”不能在权势上轻易威胁到“皇帝老子”。同时,“皇帝老子”也把“尚书省”的权力拆分成“工部”、“刑部”、“兵部”、“吏部”、“户部”、“吏部”加强了皇权。

在明朝,“吏部”被又称为“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少数民族事务、文化交流和外事活动等;

“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军队、驿站等事务;“刑部”又称“秋官”,即“秋后算账”之意,掌管国家的法律、法规、刑狱、诉讼、司法等事务;“工部”又称“冬官”,即“冬季兴修农田水利之事”,掌管全国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基建等政令。

但是,“明长城”因工程量浩大,耗费工时长久,几经挫折后才由皇帝拍板,决定让“兵部”、“工部”与“户部”共同负责修建,用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毕竟连年打仗不仅太烧钱,而且死很多人,不划算。

这时,朱由校已潜入到“吏部”下方深处,将精神力慢慢释放出来后,才发现场中的法力波动竟然来自三个女孩,年纪不过十四五岁,虽容貌长的不怎么漂亮,但却像极了师父与师娘。其身旁正站着卢仲佃。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3954&cid=21796394&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