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话事人 > 《大明话事人》正文 第五百一十一章 文坛大会风雨欲来

《大明话事人》正文 第五百一十一章 文坛大会风雨欲来(第1页/共2页)

作为一个领导者,林大官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顶层设计,以及选人用人,同时进行监督和鞭策。

当从上到下,大部分环节的人都被搞定后,疏浚吴淞江故道工程筹备就陡然加速,进入了快车道。

这个时候,林大官人反而轻松了下来,只需要按照时间节点督促进度即可。

八月上半月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作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苏州人庆祝中秋节的活动和习俗非常多。

在节日里,新兴豪门林家开放了名园沧浪亭,举办了盛大的雅集,广邀苏州本地文坛名流参加。

这个时候,天下第一布衣诗人王稚登还被很多人视为苏州本土文坛领袖。

所以当王稚登出现在沧浪亭,拿着林九元三年前发表的《中秋词十篇》,吹捧林九元为宋代以下中秋词第一人的时候,很多消息不那么灵通的人都感到了震惊。

很多人都记得,在两年前的中秋节,张凤翼力推这《中秋词十篇》,而王稚登与张凤翼不惜决裂,苏州文坛也随之分裂成了两大山头。

怎么才两年过去,王稚登这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今日诗词,便以唱和林学士的《中秋十篇》为题吧!”王稚登高举诗集倡议说,就像两年前张凤翼倡议的那样。

有人问道:“王百谷你不做诗词示人了么?”

按一般套路,这时候文坛领袖人物也该发表诗词,然后其他人唱和希求点评提携,这是文坛领袖的特权。

听到有人问起,王稚登叹道:“林九元天纵之才,予不能及也!以后吴中文坛就看林九元了!”

于是在所有人的眼里,本土文坛领袖王稚登迅速退化成了王老登

王稚登感受着别人的异样目光,觉得不能只有自己“丢人”,立刻又道:

“另外,文衡山先生有位曾孙文震孟,已经拜林九元为师故而林九元现在也不是外人。”

众人这才彻底明白,苏州文坛要“易主”了!

文震孟现在很有名声,今年十六岁进学,是文家全力培养的未来希望。

如果连文震孟都拜在林九元门下,那相当能说明问题。

看来王老登真的就只能是王老登了,毕竟连他背后的文家都那样了。

等参会的文坛众人消化完这些重磅风声后,林大官人携带着前苏州花榜第十一名、现校书公所女总管孙怜怜,笑眯眯的出现在现场。

面对众人,林大官人高声道:“我只说两句话,第一,今日沧浪亭酒水不限量,任意畅饮!

第二,有美人三十名即将到达,费用我都结算了,诸君只需各凭本事!”

顿时满园都是欢呼声,苏州文坛领袖位置实现了平稳过渡。

右护法张武在背后嘀咕说:“费这钱财作甚?全部围起来逼着表态,谁敢不服?”

左护法张文斥道:“你懂个什么?老高前日说过,坐馆可以马上打天下,但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过了中秋节,时间继续有条不紊的向前流动。

林九元主盟苏州文坛的消息逐渐向各地扩散后,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在这個时候,以王老盟主发出的文坛大会英雄帖,也陆陆续续的送到了各地文坛名流的手里。

在英雄帖里,王老盟主近乎明目张胆的表达出了“退位”之意。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林九元突然夺取了苏州文坛领袖的位置,怎能不引起各地名士的联想?

如果不是一个大山头的代表人物,就很难成为文坛盟主的。

比如当年李攀龙和王世贞,首先是复古派领袖,然后才以复古派领袖身份成为了文坛盟主。

所以稍微有点政治素养的就能觉察到,林九元这是想以苏州文坛领袖为跳板,抢夺天下文坛盟主位置!

这种野心已经不加遮掩了,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时间来到了九月中旬,距离文坛大会预定时间只有半个月了,有个别性急的人已经到了苏州。

在这个最秋高气爽的时候,松江府文坛代表人物、王老盟主的左膀右臂、复古派死忠冯时可也来到了苏州。

他这次名义上是奉了王老盟主之命,提前过来接洽文坛大会相关事宜。

林大官人在沧浪亭接待了冯时可,并且进入了深入会谈。

两人坐在假山上,只听林大官人开口道:“这二十万两银子的事情,辛苦冯老兄替我向云间缙绅们解释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吧?先以田税为抵押向朝廷借钱,等到还钱的时候,先赖着就是了。

反正是公家的银子,朝廷那边还能谁会为了公家银子,较真到底?

实在抵不过去,就拖着说分期偿还,比如十年为期。等到十年后,这点银子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大明又不是大清,收不上税就直接砍头。甭管怎样,先把朝廷资金弄到手再说。

冯家在松江府也是狗大户,与其他大户多有联姻,而且冯时可本人性格大方、交游广阔,很有人脉。

所以先前林大官人搞定周巡抚后,就委托冯二老爷帮忙在松江府展开游说工作。

冯时可又道:“你提出的那个吴淞江通商航行四条,很多人确实很感兴趣,都询问能否加入新吴会社,需要掏多少银子?”

林大官人答道:“我不收银子,只收土地。如果对我林某人有信心,想要加入新吴会社,就拿土地来换。”

“怎么个章程?”冯时可又问。

林大官人解释说:“工程的规划路线大致告诉你们了,八十里工程使用面积按一万亩算。

新吴会社会拿出百分之五十股份,折算到这一万亩上面。

也就是说,沿途每二百亩地可以换取新吴会社百分之一股份。

对这件事感兴趣,又对我这个人有信心的话,不妨拿地来试试看。

你们这些大户的财产都在土地上,是不是太单调了?不妨多增加一种财产形式。

对你们这些松江府大户来说,几百亩地不算太多吧?完全赌得起。”

林大官人的核心意思就是,尽可能多拉拢一些松江府本土士绅上贼船,形成共同利益体,以减少工程阻力,并且后期共同抵抗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冯时可没有做出评价,只说:“这些话我会传回松江府,我相信会有些人动心。”

说到这里,冯二老爷忽然笑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林泰来这手法,有点空手套白狼并且两头吃的意思。

一方面,拿着吴淞江通商航行四条勾引本地缙绅大户,那四条如果成真,谁不眼馋?

另一方面,等到以后,林泰来则又可以仗着本地缙绅的势力,逼着巡抚或者官府执行这四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林泰来个人信用的基础上。只有当别人相信林泰来这个人能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