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 正文 一百二十九 东江设镇

正文 一百二十九 东江设镇(第2页/共2页)

,为恩师分忧!”

“好,好......”熊廷弼扶起黄承中道,“我老熊的学生,也终于能出来独当一面了!”

第二日,熊廷弼上书表奏黄承中为东江按察佥事,监军东江。黄承中本来就有举人的功名,做个六品的按察佥事自无不可,而朱由校也清楚黄承中是熊廷弼的人,监军东江可以有效制衡吕涣真,防止她不受朝廷约束,成为事实上的海外之王。

当日,熊廷弼的奏章便被准了,黄承中任东江按察佥事,监军东江,即日赴任。

袁可立这边,也是愁得白了头发。他身为登莱巡抚,官职很高,可所辖区域不过登州府、莱州府两地而已,每年能收上来的赋税有限,如果没有朝廷的大力支持,要维持登莱和东江镇两处的战力十分困难,而这三分之一的辽饷,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局面的。

“朝鲜是不会下大力气奉养东江镇的。”袁可立自言自语道,他心中清楚,即便皇上向朝鲜下圣旨,要求他们多多支援东江,朝鲜也肯定阳奉阴违,不会向东江支援多少物资的。若东江想要成长为与鞑子有一战之力的大镇,则钱粮必不可少。

“登莱的拨不出多少钱粮了,国库肯定也拿不出多余的银子了,东江军民......总不能就这样饿死在海岛上吧?”

于是袁可立心中已有计较,他立刻上书朝廷,请求放开山东海禁,海商们可以从登莱出发,往东江或朝鲜进行贸易,中间的商税与关税,将成为支撑登莱和东江的重要白银来源。

除此之外,袁可立还在奏章中请求朱由校下圣旨于朝鲜,允许东江军民在朝鲜的土地上开垦新田,以资军用。只要有土地在手,东江军民们便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不用过于仰仗登莱的支援了。

袁可立的奏章上呈到朝廷那里,也被立即批准了,其速度之快,令袁可立都觉得诧异。

在东江设镇一事的全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人可能就是马祥麟了。他苦笑着接到了任命自己为东江镇总兵的圣旨。自从吕涣真深入敌后以来,他从石柱宣慰使变成了石柱宣慰使遥领镇江堡参将,现在又变成了石柱宣慰使遥领东江镇总兵。

“真儿姐啊,多亏了你,我坐镇山海关寸功未立,竟然也当上了总兵官。”马祥麟看着东方的海面自言自语道,“但愿你在东江岛能一切都好,辽东早日克复,咱们也能早日再见,早日......成婚。”

......

天启元年七月初八。圣旨随着登莱运输物资的船只停靠了东江岛,与圣旨一起到来的,还有为数不多的粮食、军械、袁可立的亲笔信,以及......毕懋康特地送到东江岛的一把火铳。

“东江设镇了?”吕涣真惊喜地看着圣旨上的语句,东江设镇,自己带领总兵官一职,也就意味着东江的重要性和话语权都在朝中高了许多。

然而更让吕涣真欣喜的还是土地一事,东江镇已经获准在朝鲜的土地上开垦屯田。此时的东江岛已经大致建设完毕,俨然成为了一座小小的城镇,如果能够屯田,拥有粮食收入,便再也不用仰仗着登莱的支援过活了。

“太好了,终于可以将开垦新田的事情安排下去了......”

就在吕涣真这里兴奋地自言自语之时,一旁的沈猫儿则在不断地把玩毕懋康寄来的火铳,她研究了半天,十分疑惑地说道:“吕姐姐,这火铳好生奇怪,怎么没有放火绳的地方?”

“没有火绳?我看看。”

吕涣真接过火铳,看了看火药池,一股电流从她的脚底直窜上了脑门,她呆若木鸡地愣在了当场,呼吸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是......下一个时代的火器——燧发枪!

“诶?跟着火铳来的还有一封信......小娘子,这是给你的,寄信的叫毕懋康,咱们认识吗?”

吕涣真从沈猫儿手上接过信来,一看到毕懋康的名字便明白了一切,他是明末火器著作《军器图说》的作者,中国的第一把燧发枪——自生火铳便是他发明并制造的。

在信中,毕懋康介绍了自己是徐光启的好友,是从徐光启那里听说了吕涣真自生火铳的点子后,受启发研制自生火铳的。如今历时半年,总算完成,因此特地将第一把火铳寄给吕涣真,并请求以吕涣真的表字命名。

原来当日在通州大营中与徐光启的一番谈话,竟然催生了自生火铳在中国提前二十年出现,吕涣真此时总算能够深刻的理解,所谓蝴蝶效应是怎么一回事了。

“吕姐姐,这毕懋康要求用你的表字命名呢,你有表字吗?”沈猫儿问道。

古代男子人人除了名以外,还有字,戚继光的字是元敬,张居正的字是叔大,而秦良玉虽然为女子,也有表字贞素,因此后世也称秦良玉为秦贞素。

表字本是成年时所起的,吕涣真自来到明朝后,还从未给自己取过表字,毕懋康这么一问,她还真不知该怎么回答。

“我本在浑河那一战便应当战死沙场,多亏了戚金和秦邦屏二位将军,才得以苟活至今,既然要取表字,那便为纪念这二位将军而取吧。”

说罢,吕涣真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表字:“金屏”。从今以后,她既是吕涣真,也是吕金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