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405章:早有预料

正文 第405章:早有预料(第2页/共2页)

儿,贾元春此时既需要身体恢复,更不愿也不敢在多问两府的事。对于两府竟然还要大办寿诞,贾元春心中虽然也要表达对祖母的孝敬,却更多的是哀叹:若说不是癫狂得要自灭,谁人见了两府形状会否认?

又是父亲亲自前来恳求,贾元春既不得斥责更不好规劝,但也更坚定了自己只清修的心意。

并不明确回复,她只命小宦官传话:先代拜祖母,再请父亲前去宗人府、礼部询问。

性子憨厚得几若刻板痴愚的贾政,先是道谢了小宦官的传话,再就本着对母亲的孝敬,转去宗人府与礼部询问。

宗人府原本只是负责皇室子嗣及相关人员的机构,因为贾氏元春在后宫,更还得封了贵妃,所以贾氏正宗的人员也都在此造册。

至于礼部,原本就与制作官服印信与天下礼仪相关,所以贾元春请父亲前去询问也是对的。

贾政诚恳地拜访、询问之后,这两个部门的官员相互沟通商议,暂不能决定而再报知内阁商议。

没几天,贾政得到回复:特别恩允。

认为这是贾氏旧时勋业,以及贾元春,尤其是贾元春不幸流产而得到的特别殊荣,贾政感恩再三之后,再前去拜谢女儿。贾元春惊讶地得知这个消息后,只命人回复道:祖母大寿,幸好宗人府给了恩命,请父亲回府代我拜礼祖母。令切记不可音乐,更不可过于奢华排场。

虽然仍未得召见,但贾政还是赶快欢天喜地地回去荣国府通报。

贾元春得知此事竟然被获准,心里只有悲戚与伤感:这样夸张过分的事竟然获批,岂不是有人在刻意给贾氏设下将来“讨债”的圈套嘛。

也不敢多询问,更不能阻止祖母的寿诞,原本就睿智大气的贾元春,除了在后宫静修,再也没有其它心思。甚至对于轶正的探看,她也不再刻意表现柔顺,而只是刻意保持礼仪。这也使得轶正对贾元春不再过多留意,更也坚定了他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的决心。

贾政兴冲冲地回去荣国府,贾政再拜礼贾母,说是获准可以略微操办,再就是贤德妃娘娘除了祝寿之外,也提示不可音乐、不可过于奢华。

贾母先是略微遥拜道谢,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不敢过于欢腾,却也立刻纷纷向她道喜,只说是“老祖宗福寿万安永乐”。

寿诞日到达,虽然道贺各府来往人等大多被转去宁国府,但众多官贵女眷还是要进入荣国府内的荣庆堂,与贾母说笑盘桓一会儿。

宁国府原本设置着贾敬的灵堂,此时暂且封闭起来。就在侧堂及左近屋舍与后堂等房屋院落,接待来往的宾朋。

再提及筵饮,原本贾珍就是戴孝,此时却为了吃喝玩乐颇为奋勇。暂且除了孝服,他只是在腰间缠条白布,就笑呵呵地迎来送往前来祝贺的官贵人等。又遇到平日里玩得亲厚的,他更与贾蓉留住于后堂院落,继续赌钱狎妓为乐。

贾母八十整寿自然要办得隆重豪阔,哪怕是寿宴的银子是家里宝物被贾琏悄悄去典当换来的,哪怕是处于各样事务的纷杂之中。

寿诞庆典跨越贾母确定的生日为接连八天:先是皇族贵戚、公主驸马、王公诰命等人,分为三天;再就是贾赦、贾政、贾珍与贾琏、另外其他合族子孙,这又是连续四天;最后一天,是赖大、林之孝等管家们凑一桌。

八天八场酒席办下来,从贾母自己再到王熙凤等人,都觉得疲惫不堪。首先是身体的疲倦,毕竟来往说笑应酬,甚至大吃大喝也是辛苦;

再就是府里银子又是流水一般地花了出去,而各自心疼,甚至心惊未来一段时间该如何挺过去。客人也送礼?首先就是要回礼。而且,来往送礼多是珍稀之物,又不是银子直接可以花用。而人家送礼豪阔,贾母将来还礼的时候,起码不能低于这份价值,甚至只有超过才合适。

寿诞庆典过去,贾母心中毕竟满意,开口对儿孙子弟与媳妇等人说道:“你们尽孝心让我开心高兴,我都懂得,也很欢喜,但又也不知道我的苦心。”

众人只是静听,贾母继续说道:“现在府里开支艰难,我怎么会不知道?又朝中有禁令,我又怎么会不敬畏?之所以仍听了你们的意见,却也就是因为这些。”

众人不敢询问,只有称是,静听贾母再说道:“若我们过于冷清,没的跟让人看不起。就是老话儿说的,真就成了‘落水狗’。再就是,借着这次得了恩命的来往走动,我们与一众官贵亲族亲戚,又有了亲近的走动。不是如此,谁又还会主动前来我们家?”

贾母这样说,或是为自己奢靡开脱,或者真就自以为是。若是精明晓事的人,明明于眼下就应该更为谨慎才对,怎么还能如此嚣张?只如与皇帝对着干一样。

她的话说罢,众人立刻一起称是,贾政拱手大声说道:“母亲为儿孙们做百年千年计,儿子、孙子们却不能为老祖宗多尽孝心,实在羞愧不已!”说着,他抬起袖子擦拭眼角。

贾母略微轻叹一声,再要安慰众人几句。忽然,有赖大家的惊慌哭嚎着跑了进来。

贾政等人正要呵斥她的无礼,却见赖大家的扑倒在地上,一边哀哭着一边大声说道:“刚得知的消息,太上皇驾崩了!”

贾母当即就觉得天旋地转,丫鬟鸳鸯等人连忙一起拥住。

贾氏颇受太上皇的恩惠与照顾,否则当年就不会冒险站在太上皇一方。此时太上皇西去,贾氏等人顿觉天塌了大半。

“太上皇崩逝,皇太后、南安太妃的身子骨还硬朗。”贾母稍后稳定了心神,缓缓地说道。

她这是仍然抱着本方不会一点势力全无的心思,贾政等人只得顺势这样去想,权做个心理安慰也好。

她这样想自然有道理,可皇帝轶正却的确着急:太上皇崩逝,这是早有预料的,可皇太后的确也是欠安了。

一年之内先后是老太妃,随后就是贤德妃意外失子,接着再又是太上皇,可别再有皇太后的丧事了。否则,真就是流年不利,甚至会有御史再乱说什么“皇帝言行失当,所以上天降此征兆”等话。

内里不安,偏中原与金人的作战也是纠结。现在的轶正已经有了悔意:不应该调贾璘这么快就回来。确实也太明显了,开封才克复就换人,很明显是刻意压制贾璘,安插他人去争功。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虽然对中原无奈,轶正还是对北征的贾璘抱着极大的希望:若他大建功勋,必为重赏——因为可以用这份武功,来化解轶正对内政的愁烦与必然被明里暗里指摘。

此时的贾璘,已经如期抵达了黄河南岸大成一方的军营。

接连成片的军营附近,也早就筑起了数座边地戍堡。把军府暂且安置在“威德堡”之内,贾璘再命柳湘莲、卫若兰等人纠合待命精骑,进行战前的武械装备与阵型、冲击等演练。

各兵将就此领命待发,贾璘转回后宅安顿,只见阿茹娜的神情颇为着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