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159章:巧合

正文 第159章:巧合(第1页/共2页)

回过神来,薛宝钗先是一笑,再略作回应道:“茶水清雅,又闻着室内的香氛气味,一时有些出神了。”

“的确好茶好香,直是好人儿才有的、做得。”甄玉莲说罢,笑看向妙玉,直把她看得脸上飞红。

略微稳定了心神,妙玉笑了笑说道:“说是香氛自然是对的。可细想起来,又太过宽泛。”

“妙玉姐姐说说看,到底是什么香?”林黛玉放下茶杯走到供案前,低头看了看香炉内的字形香。

青烟袅袅,里面那个雪字,已经燃了大半。

用手轻轻地向自己的鼻端拢了拢,林黛玉深深地嗅了一下,再陶醉地说道:“伏古云头并清燕,三朝修合最直钱。”她或者略有不明,但前几天与贾璘亲自去买回来的香料,此时又怎能不知?

她的话说罢,妙玉情不自禁地鼓掌称赞。林黛玉先是一笑,再冲贾璘挤了挤眼睛。妙玉自顾接着说道:“林姑娘果然见闻颇广,这正是仿制龙涎香的做法。”

伏古、云头、清燕,是龙涎香的三个名号;所谓“三朝”,是指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这三朝,制作的龙涎香最为精良,当然就是最为值钱。

“俗话说‘闻香识人’。我做得简略,妙玉却仍然夸赞,就由她为诸位说一说好了。”贾璘笑着说道。

林黛玉猜对,显得神态更为活泼。甄玉莲、薛宝钗听得有趣,也都凑近前来听她讲说。

“龙涎香既有主料,也有辅料。”妙玉看了看炉内的字形香,笑着说道,“按宋代宫中制作龙涎香的用料,主要是沉香、龙脑、麝香、薝葡等。薝葡是制作龙涎香重要配料之一,又称番栀子。至于是怎么来的,”

林黛玉搭话道:“《岭外代答》中有言——蕃栀子,出大食国,佛书所谓薝葡花是也。”

“妹妹果然学识渊博。”妙玉点头称是,贾璘补充着说道:“吐蕃之地也有种植此花。又说‘此花除合制龙涎香之外别无用处’,这就有失偏颇。此花也被当作药物,称为‘红花’。”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嗯,璘哥哥所言极是。”妙玉认同之后,接着说道,“譬如有个制香的方子——占腊沉十两、拂手香三两、金颜香三两、番栀子二两、梅花脑一两半(另研)、龙涎香二两。右为细末,入麝香二两,炼蜜和匀,捻饼子爇之。”

“好精致啊。”甄玉莲合掌赞颂道。

“何止如此。”妙玉接着说道,“又根据个人的喜好,再用蔷薇露、玫瑰露等调和,再生出格外的韵味出来。”

众人听她侃侃而谈,不禁连声称赞。几个女孩子谈香,看着这情景的贾璘,眼中鼻中尽是繁花馥香。

正在说着,袭人匆匆走来报道:“璘大爷,杜金平在院外说,蟠大爷和卫公子、冯公子等人来访。”薛宝钗听了,不禁笑道:“我那傻哥哥只是混玩。”

“偏只有你可以来找璘哥哥吗?”林黛玉笑着说罢,看向贾璘,“你还不快去,我们姐妹继续说笑,倒可以更自在。”

与几人道别后,贾璘出来“捧雪斋”,一边吩咐杜金平快把薛蟠等人请进来,一边走去正堂。薛蟠几人说笑着走了进来,贾璘命人送上清茶。

“嗯?好香!”薛蟠眯着眼睛使劲嗅了嗅,笑嘻嘻地说道。

贾璘只得拱手答道:“与后宅和几位姑娘论及制香,她们说得开心,我只是旁听热闹而已。”

卫若兰和冯紫英立刻拱手先祝贺他纳娶妙玉的事,再称赞他既有闲情雅致又有杂学丰富,更可以娱情。

“这些毕竟只是闲心。若说大丈夫之事,还是饮酒射猎!”贾璘笑着答道。

“我等前来只为祝贺,原本就为讨得几杯酒喝也就罢了。”冯紫英笑着回道。

“她们自在那边说笑。请冯兄几位喝酒是必要的,却正好来得齐,正好可以比较箭术。我正要问,冯兄近来没有再去城外打猎吗?”贾璘笑着问道。

提起此事,冯紫英等人先就沉默了下来。

近来,乃至近几年以来,关内各地多有水旱灾患,尤以水灾为重。百姓照常辛苦,更还比平常年份付出更多辛苦,却没能收获更多米麦豆黍。

百姓们疾苦难堪,各地官员们为了完成朝廷下达的各种赋税指标,完成吏部考功司的任务,还是要照常收派百姓的租税、徭役。

高层官员们为了向皇帝邀宠,只是压制灾情,或者推说灾患造成的面积不大、受灾程度不重。如此挤压之下,中下层官吏们叫苦不迭,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难以为继。

各自多有灾民聚集为盗匪的事,甚至连京畿重地的周边府县,都出现了灾民骚乱,甚至抢掠官粮府库,进而扯旗反叛的事。

冯紫英等人的沉默,正是对不好于这样的情况下,再冒风险去城外打猎了。

见气氛沉闷,薛蟠先笑着说道:“就是不去城外打猎,我倒也能在园子里习练!”这话倒也对。薛蟠喜好力量型的练习,举举石担,挥舞几下棍棒,倒也用不了多大的地方。

这个性格开朗的人说罢,贾璘随后说道:“不如我们兄弟去到后院的射圃,去习练热闹一会子。至于酒筵,就设在那里即可。”

他提出倡议,卫若兰等人立刻起身附和。到了后院的射圃,贾璘命杜金平等僮仆清理了场地。薛蟠先走入场内,从刀枪架子那里取来一根铁杵。

这只五尺长的铁杵,一端较细一端粗大,更有一枚铁刺于前端。总体重量大致有三四十斤,薛蟠抄在手里,两臂振了振。

旁边几人看着他手中的铁杵,随着他的振臂而颤动,不禁同时喊了一声好。得到赞许的薛蟠就此更为得意,随即举起铁杵,或作前击,或作劈砍,或作横扫,或作反打,舞弄得虎虎生风,气势的确惊人。

一轮耍弄过后,他把铁杵戳在地上,喘着粗气大笑几声,再举起这柄铁杵,抛给了那边的杜金平。凭空单手接住铁杵,杜金平随即舞了个棍花,众人一起喝声好。

“以后若真的遇到贼人,我与金平可同时用此物陷阵!”薛蟠开心地说道。

卫若兰大笑道:“此物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敲开金人的天灵盖。‘大**有铁杵、铁锤、铁瓜子,金人有天灵盖’!”

众人听了解气,再就说笑着拿起弓箭,连续对着箭垛的靶心施放羽箭。他们比试箭艺,杜金平等人就在旁边围上幔帐做了屏风。一边比试着射艺,几人一边坐在这个围帐内,烤炙肉食、大饮美酒。

自觉颇为豪装,薛蟠大笑着说道:“要是每天都能有这样的生活,岂不比白天蝇营狗苟于集市,晚间操忙账目于灯烛下,快活上百倍!”

卫若兰和冯紫英见他说得豪气,不禁一边大笑着,一边附和着连连称是。

“蟠哥儿说得令人热血沸腾,可我却不能认同。”贾璘坐在一张胡床上,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着竹签串着的烤肉,一边大嚼一边大声说道。听到贾璘的话,薛蟠正在咧嘴撕扯着竹签上的烤肉,不禁为之停滞。“呃,”他松开肉串,转头看过来,“璘哥儿的意思,是说薛某痴心妄想吗?”

贾璘把嘴里的肉食咀嚼后咽下,再喝了口酒之后说道:“我是说,蟠哥儿当初从金陵北来的时候,想的可不是这个。”

愣了一会儿,薛蟠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随后说道:“那时只想着,嗯啊,只想着他娘的生意的事,此时与璘哥儿相处得更为快活,自然就是不满足,要做蛇吞象了!羞得提,先喝一大海!”别的先不说,他先把送妹妹待选的话吞了下去。

冯紫英和卫若兰见他神态欢脱,也都跟着笑了起来。贾璘随后再说道:“我等都畅想军旅生活,却没人真的去军营呆得很久。”

另外三人知道他曾经在姑苏一带帮着林如海戡乱,此时都纷纷说道:“璘哥儿到底在军营待过一段时间。”

贾璘还是摇摇头说道:“终究时间太短,算不得真正从军效力。”

于是,这几人又开始说到行军作战方面的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贾璘、卫若兰、冯紫英等人自然是知道得多一些,薛蟠倒也能说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若做龙城飞将去,劫个胡女返阴山”的诗句。

听他乱改得有趣,众人更是慷慨欢快。几人用筷子敲着瓷碗、酒罐,纷纷唱诵了几首豪放的诗歌。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几人酒兴释放,卫若兰、冯紫英起身告辞。薛蟠正要跟着离去,贾璘只说“薛姑娘还在,等下你们正好一起回去荣国府”。

薛蟠也就留了下来,和贾璘一起坐在书房里继续喝茶聊天。

“蟠哥儿近来生意如何?”贾璘随口问道。提到这个,薛蟠先是叹了口气,说是按照之前贾璘的建议,好歹是能够见到一些盈余,但总是入不敷出。

“也别说是薛某混闹,实在是银子不够花用的。家里吃喝用度都还好,母亲和妹妹都不奢侈,就连衣物都多是半旧的。”他无奈地说道,“可各处费用仍是很高,收入却一直微薄。”

生意人自然是希望挣得多、用得少,可要实现这个也是极难。如同作战得胜一样,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

“这些自有蟠哥儿和薛姨妈、宝姑娘一起商量着去办。有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需要坚毅才能达到目的也是必然。”说到这里,贾璘的话锋一转,“不过,蟠哥儿也要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