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补苍天 > 正文 第119章:先入为主

正文 第119章:先入为主(第2页/共2页)

长指甲还能做细活,足可见不一般!”

晴雯下意识地抬起右手,两根二寸多长,染指豆蔻红的长指甲赫然在目。长指甲在阳光晃了一下,她再赶紧背在身后。慌乱之间,她手里的那件短背心从臂上滑落下来。

嘴里低呼一声,她连忙伸手去捞,却见贾璘迅捷地近前,已经把那件衣服拿在了手里。从他手里接过来,晴雯红着脸低头福了福,转身先走去荣庆堂正堂。

“啪啪”地拍了拍手,贾宝玉称赞道:“璘哥哥真是好身手。我只眼前一花,你却已经了事了。”贾璘听了这话,先是觉得好笑,再就觉得颇有自得之情。

“那是自然。璘大爷,”晴雯回头想要赞一句,和贾璘的目光相对后,再难为情地赶紧走了。贾璘看着她纤巧的背影转入堂内,再和贾宝玉一起迈步。

“我自觉对姐妹们都很好,却还是比不得璘哥哥受她们的喜爱。”贾宝玉自顾说道。

“所谓先入为主。秋纹、麝月对你很好,你也须记得。”贾璘看看他说道。

贾宝玉咧嘴笑道:“璘哥哥说得是。”两人正要走进正堂,他又忽然想起来说道:“璘哥哥先去回话,我刚才出来的时候,见麝月有点着凉不舒服,先过去看看。”

贾璘看着这个“无事忙”跑走,笑了笑之后走进正堂。没有见到林黛玉等人,他略有遗憾,却也不能显露出什么。

贾母在贾敏、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人的陪伴下,正和晴雯说着什么。

“给老太太、姑太太、太太们请安。”贾璘近前几步,施礼说道。

“好俊的哥儿。真是越来越风流了!”贾母开心地称赞道。

王夫人跟着笑道:“璘哥儿年轻有为,自然是品貌超人。府里姐妹们,都夸璘哥儿体贴。府外,却更有老爷回来称赞,只说‘璘哥儿精明能干,同僚和上司都赞许,定会尽早拔擢’!”

薛姨妈笑着说道:“还不应该嘛!要我说,早就应该如此了。璘哥儿在金陵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绝非常人。”

王夫人接过话来说道:“自然就是。就说宝玉跟几个姐妹们玩一会子,就会惹得谁哭啼啼。璘哥儿却不会,尤其对林姑娘、甄姑娘耐心。”

她这样说,既不是要特别夸赞贾璘,只是要突出他和林黛玉更亲近,这样就便于她为贾宝玉和薛宝钗做未来的打算——亲上加亲,都有王家的血胤。

贾府豪贵得赫赫扬扬,身处其中的人,哪个不想多站一份殊荣?薛姨妈自然想攀附贾氏,王夫人又已手握掌家大权,王熙凤说起来不过是她的“手下大将”。若再能联系到贾宝玉与薛宝钗,那就有了更多的王家势力于贾府。

贾母自然也大致如此想,只不过是想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以巩固贾氏的权利欲贾府罢了。

对于王夫人与薛姨妈,乃至贾母的心思,贾敏又岂能不知。可自己的女儿总还是年龄小,她也的确对贾璘有所偏爱,况且还有林如海的态度不明。她此时只是笑着顺势说道:“他们兄妹原本就在一起玩耍,璘哥儿又能容忍,玉儿、莲儿越发欺负人。”

她顺势接下来,也是暗中引导、纠正贾母的心思。

贾敏喜爱贾璘,虽然暂不能提到他与林黛玉的将来,可总是有了先入为主的心思。当初贾璘出手救治,贾敏若是毫无感念之情,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林黛玉乃至甄玉莲与贾璘关系亲密,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贾璘虽然有了榜眼的荣光,可当下官职却还是低微。尤其他家资单薄,这也是贾敏不能对他是否能够婚娶林黛玉的重要问题。未必就是过于贪图富贵,但不想自己的女儿吃苦,甚至也要顾及林氏、贾氏颜面,贾敏也是要慎重考虑的。

薛姨妈自然也有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心思,可以攀附上仍有爵位的贾氏。但她还没接话,却被一人打断了话头。

“不知道琏二爷打没打嚏喷!原来是姑奶奶在骂呢。”王熙凤一边张扬地笑着,一边快步走了进来。她是借“莲儿”来说笑“琏二”的谐音,给众人打个趣。

“快撕她的嘴!这是讨打呢!”贾母一边大笑着,一边指着王熙凤骂道。

王熙凤作势躲在贾敏旁边,央求着说道:“姑奶奶快说句话,否则我就没命了。”

祖孙俩的笑闹,惹得一屋子的人都跟着大笑。笑得直不起腰,晴雯又险些把那件衣服掉落,连忙拿稳。贾母看到,重新接起之前的话茬:“晴雯这丫头的确手巧。”

薛姨妈点头赞道:“以我看来,晴雯针黹技巧超绝。又能补绣,这是极难的。”

“嗯,这孩子是很巧。可你们不知道,还有个巧手的,那才是惊绝天下呢。”贾母接着说道。

伸出两手看了看,王熙凤故意遗憾地大声说道:“莫说我做针黹的时间少。就是再多也没用,只怪我的手不灵便呢。”

贾母笑了笑,再认真地说道:“说起来的确让人惊奇,那是个江南的大家闺秀。”

转头看着女儿贾敏,她笑着说道:“敏儿在扬州那里的时间长,应该知道这个故事。”

“听也隐约听过,肯定没有母亲知道得详细,还是您给我们说说吧。”贾敏知道贾母来了兴致,就请她继续说下去。

贾母略微点头,以示对女儿体贴的了解和谢意,就接着说了下去。

多年前,姑苏城内有位叫做“慧娘”的大家闺秀。她颇具绘画和书法的功底,并结合到了刺绣之中。慧娘之绣,妙在每一幅桌屏上绣的每一枝花侧,全都引用古人题咏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构思巧妙。

她的绣品堪称“神迹”,又因她并不以刺绣获利,就算作品传出去名扬天下,奈何本是闲暇玩意儿,数量稀少、得者更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绣品流出就被竞相收藏。

慧娘传名天下,连皇帝都知道,并将绣品称之为“慧绣”。她的绣品同神,奈何命薄少年早夭,只十八岁便死了。“慧绣”由此成了孤品,再不能得一件。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全都珍藏不用,想见更难。

士人爱惜“慧绣”之好,觉得“绣”字不能尽其妙而唐突佳作,将“绣”字隐去,换了“纹”字,遂天下又都称为“慧纹”。每件“慧纹”价值连城,不消多述。

“我原来得到三件,两件敬奉了圣上,只剩下一套桌屏。倒也算得是精品,一共十六扇,爱如珍宝。寻常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贾母感慨地说道。

薛姨妈第一个称奇:“老祖宗能有这样大件的一套,果然是难得至极。”

“至极,知己。这话说得好,或许这就是缘分。”贾母赞道,“就像璘哥儿去金陵拜祖,却把我的敏儿和黛玉她们带回来了。”

众人听了这段讲古,一边称赞叫绝,一边端起茶杯来喝。贾璘正要把书信递上,却听得院里有个顽童,奶声奶气地大喊道:“杀啊!随我来!冲啊!”

屋子里的人原本正从一段开心略作静默,听到这话后,又都笑得前仰后合。

“我把小公子抱来问问,问问他是要夺个侯爵,还是公爵!”王熙凤一边大笑着,一边向外走去。说着话,林信被乳母抱着走进来,手里果然挥舞着小木刀。

众人看他活泼可爱,不禁又是一场大笑。

“片刻没时闲儿!看不打你!”林黛玉跟在一边进来,嘴里埋怨地呵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