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南宋读书人 > 《南宋读书人》正文 第69章 秋闱(二章合一)

《南宋读书人》正文 第69章 秋闱(二章合一)(第1页/共2页)

雒城清晨第一道锣鼓声敲醒了整座城市,年轻的学子们急匆匆的跑出门往城东南跑去,街坊邻居、小商摊贩们更是好奇的看着这一切。

今天是秋闱开考的日子,随着锣鼓声的响起,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时辰之内所有考生必须抵达考场。逾期不至者,将取消参加本次解试的资格。

大街上奔跑的人群正是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他们寒窗苦读数日便是为了这一刻。虽然时间还很充裕,但所有人不敢掉以轻心。

秦珞也早早的起床,随后与木牛赶往考场。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他,还不完全了解解试的规则,最好的办法便是早点去考场熟悉。

各州府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等秦珞来到贡院的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上至老叟,下至少年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等着检查之后进入考场。

这个时代的考试对考生的年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但女子除外!

解试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贡院的四周站满了士兵,在考试期间他们将会严格把守贡院,防止意外发生。其实他们更主要的是防止有人靠近贡院作弊。

排队的人群也很安静,根本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因为按照考场纪律,大声喧哗者会被取消考试资格。

秦珞小声的跟木牛吩咐了一声,随后便跟着队伍往前走去,检查合格之后他就被随即分配考棚,然后在里面度过数日。

考试的考棚又叫“号房”,大抵都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

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当秦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顿时变得脸黑无比。古代可没有公共厕所,这么多考生在一起吃喝拉撒睡。现在又是夏天,可想而知里面的味道如何。

半个时辰后,总算是轮到秦珞参加检查。

门口负责检查的兵丁语气冷漠的看着他道:“姓名?”

“秦珞!”

一旁的文书写下名字登记入册,这是方便以后考生高中能够准确的找到人。

“籍贯?”

“德阳县青木村人士。”秦珞立马报上地址。

“公凭可带?”士兵再一次问道。

秦珞赶紧从怀里掏出公凭,这是官府发放的一种类似身份证的东西。若是没有这东西,那就是黑户,会被官府直接抓走。

士兵接过公凭查验之后,随即便返还给他。他回头见文书拿出号牌,士兵立马扔给他。

“你在丙字第贰什柒号房,这是号牌,收好别掉了!”

“打开双臂!”

登记完毕,士兵便指挥秦珞开始全身检查。

过程很是顺利,并未发现异常的他立马被放了进去。与此同时,他所带的干粮等物也都一一经过严格检查,以防有人夹带。

负责检查的人虽然看不懂秦珞那些奇奇怪怪的干粮,但却都是吃食,没有违规的话自然不会拦下。

按照号牌,秦珞很快便找到自己的号房。房间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想来是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

号房里面还有一盆炭火,但目前什么都没有,想必还没有开始分发木炭。秦珞猜测这是考场给考生用来取暖和做饭的。www.

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而考场分发木炭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木炭夹带,这样做极大避免了有人作弊。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考试的相对公平,考场还使用“糊名”制和“誊录”制。新笔趣阁

“糊名”制兴起于唐,唐朝时的科举,考卷上最早是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在考卷上向考官公开,这样的话,就给了考官从主观上把名额倾向于亲朋好友的最大可能。

因此,唐朝初期,参加科举的考生的身份、背景和社会关系在科举中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才华,这当然不公平,直到武则天开始关注科举。

武则天时期,因为贵族阶级对她的反对和颠覆,迫使这位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女皇帝通过各种方式从寒门和平民中选拔人才,以用来抗衡反对派。

而武则天对于底层人才的选拔,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举荐制延伸出来的“试官”制,就是不管谁给她举荐的人才,不管才华如何,资历和来历如何,先给个官做,在实际工作中慢慢考核。

另一种就是科举制了,但武则天为了防止贵族阶层把考中的名额都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发明了“糊名”制。

“糊名”制起源于某次科举考试,重视人才的武则天在洛阳亲自参与最后的选拔工作,但她从考官经过筛选后提交的考卷中,发现了许多不太合格的考卷。

其实就是相当多的考生的文章作得相当差,却被考官选中,最后送到武则天面前,武则天无论怎么选,都只能选出庸才,而非人才。

如此,武则天心中有数了,这中间少不了徇私舞弊,根子主要就在考官知道文章是哪个考生写的,有了倾向性的筛选。

武则天也没办法,她可没时间去参与初选,去研究所有考生的文章,只能吃个哑巴亏,然后想办法限制,让往后的科举考试能公平一些。

武则天想出的办法就是“糊名”,《隋唐嘉话》中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节。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这种办法的推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考官凭借姓名,而不是文章的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