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原始:从野蛮到文明 > 正文 第389章 再出征,于藁陶尧

正文 第389章 再出征,于藁陶尧(第2页/共2页)

狐媚子说:“大王我们有点听不懂。”

王伟说:“比如我们说的话,都有对应的字,如果把无数的话排列和组织起来,我们就可以组成无数的词语或者句子,形成文章。”

挨着王伟旁边的媚子、夏大嘴、崋虎、熫等,以及身后的夏部落骑兵,都在静静地听他说话,但他们都有些听不懂或听不明白。虽然他们不完全理解王伟的意思,但他们都对这个字所代表的深远含义感到惊讶。

王伟继续说道:“等我们夏部落安稳后,夏部落的每个人都要学会认字。因为只有大家都会认字了,你们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与表达。通过书写和阅读,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达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信息。文字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夏部落才会发展得更好,更加强大,更有力量。”

以前大家忙,王伟没有更深层次说这方面,他们也没有更多的考虑,有些人还把夏部落旗帜上的字当成了夏部落的图腾。

今日众人听了王伟所说,对他们的大王更加服帖,更加敬畏。把他当成神,夏部落的神,是这片天空的统治者,是这片土地的至尊。

而熫听着王伟的高谈阔论,还懵懵懂懂,他不习惯王伟说出的那些偏现代的词汇,使他更难理解。

-----

于藁和陶尧站在城门楼上,确实是在盯着夏部落旗杆上的旗帜,这面灰色旗帜上,赫然镶嵌着一个大大的“夏”字。这个字犹如一个古老的图腾,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气氛中。

良久,于藁叹道:“可惜,夏部落只有一个字。”

陶尧问:“怎么会呢?大王的聪明不可能只会画出一个‘夏’字。”

于藁说:“昨夜,到夏部落时,最先映入我眼的就是城墙,再就是这面大旗。”

陶尧无法理解于藁心中所想,他可能并不觉得这字有多大的意义,其实他来到夏部落,主要的是关心夏部落的陶器。但现在他还没有接到王伟的任职通知,不知道将会在夏部落干什么。另外他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心思做事,因为他更担心北昌城的族人和他的女人。

陶尧问:“于大人,哦,不能叫大人了,怎么称呼你呢?”

于藁说:“就叫我于藁吧,我们加入夏部落,要按照夏部落的规矩来。不过呀,我看大王自称王,又是中土人,应该按照中土的制度来管理夏部落。”

陶尧说:“关于中土,我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

于藁说:“有点像北狄的制度,或者完全按照北狄的制度管理也行。”

陶尧说:“也许大王觉得中土和北狄的制度不好。”

于藁说:“的确有不完善之处,但可以改正。按大王的英明,一定会考虑到那些问题的。”

陶尧说:“那你可以向大王建议。”

于藁说:“等大王从熊部落回来后,我将前去觐见。”

这时,城墙上走上来一人,他呵呵笑着说道:

“二位,好兴致。你们知道吗?我来到夏部落,也曾站在这旗杆下,抬头望着上面这个‘夏’字看了很久。我那时就在想,夏部落大王怎么会画一个奇怪的图腾?后来大王说:‘字不是画的,而是写的’,我至今不知道‘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哈哈……”

于藁和陶尧见他老迈,看着也是一位智者,听他说得风趣,也跟着笑起来。

而后他两人向来人行礼,来人也行作揖礼。

昨日在王伟的营帐里他们其实是见过面的,只是没有说话。

说话的这人是耕老头,他说:“我的名字叫耕,原来是稻部落的巫。现在加入夏部落,主要负责夏部落的水稻种植方面的事。”

于藁说:“原来是夏部落的农正?”

耕老头说:“我不是农正。大王说我‘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可教民耕种。’我的职务为夏部落的农师。”

于藁说:“传以艺道,可为师矣。夏部落与中土的制度确实有点不同。”

耕老头问:“有何不同?”

于藁说:“大王引用一部分大帝时期的官职名,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夏部落的骑兵分为队和组,而在中土的军队设置中,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五什为队,二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二曲为一部。”

陶尧说:“或许大王有其他的想法。”

耕老头说:“不,是因为夏部落的骑兵人数少。至于大王会不会使用中土的制度,要看以后夏部落的发展。”

陶尧说:“我们才来,诸多事宜尚未知晓。但我想,夏部落必定将变得强大。”

于藁也附和地点头,而后问道:“农师是专门为我们而来?还是大王有什么吩咐?”

耕老头说:“专为两位而来,昨夜大王特意交代过,说两位新到夏部落,对夏部落还未了解明白,必定也有不太习惯处,让我带着你们今日到夏部落转转。”

于藁说:“正好,这样我们可以更快融入夏部落。”

王伟其实已经有了对于藁和陶尧的职务安排。

于藁不是在北昌城教人学习那个大帝时期的上古语言吗?那就让他教,反正他现在缺少老师,至于教什么,他要先了解于藁学过什么,然后再做决定。

至于陶尧好办,夏部落以后的陶器可由他负责。现在夏部落负责的陶器生产制造的是组长夏土,因为他已有身孕,王伟暂时要让她休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