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慈禧的才干,也没有慈禧的野心,只想稳住局面,只能在肃顺和慈禧之间充当和事佬。
肃顺见慈安不支持他的建议,不免有些沮丧。这时候,慈禧却问景寿道:
“景寿,大行皇帝生前对你不薄,让你统领神机营,现在又让你担任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你说说,大行皇帝尸骨未寒,我们便要把他遗弃在这荒郊野岭吗?”
景寿是道光皇帝的女婿,娶的是道光帝的六公主,宫里都称他为“六额驸”。因为这个缘故,慈安和慈禧都把景寿当成是自己人,咸丰也把景寿列为顾命大臣。
只是,景寿为人慵懦,难堪大任。慈禧当众发此疑问,显然是要挖顾命八大臣的墙角,再次向肃顺示威。
景寿急得满头大汗,连忙跪下,说道:“大行皇帝生前便在营建万年吉壤,既有吉壤,就不应当草草埋在外面。”
慈禧很满意,说道:“景寿,你说得不错,起来吧。”她又转向肃顺,用挑衅的语气说道:“肃顺,你可听见了吧?”
肃顺气得牙痒痒,却也不敢再坚持己见。相当初,他身份低微,却蒙咸丰特达之知、非常之遇,才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位置。如果他一意孤行,不仅将得罪两宫太后,也会招致后人的非议。
肃顺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根本不接慈禧的话,继续对慈安说道:“太后,粤匪追击甚急。如果不便安葬大行皇帝,就只能先用马车装载遗体,不能再用轿子了。”
慈安点点头,说道:“既如此,就找辆马车吧。”
慈禧脑筋转得比慈安快,不能再用轿子,也就意味着自己和慈安也不能坐轿子了。
明未清初时,满洲人口很少,男子经常征调打仗,女子能顶半边天,大都会骑马。如今承平日久,满人也深受汉人文化影响,满洲女子像汉人大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跨,已经很少会骑马了。
汉人女子要裹脚,满洲女子则要穿花盆顶鞋子,同样行动困难。
肃顺很快就做了安排,说道:“那就先备几辆马车。大行皇帝的遗体用一辆,母后皇太后和皇上坐一辆……”
肃顺略作安排后,随即请示第二个问题:“大行皇帝在日,坚持留在中军。看现在的形势,粤匪追击速度太快,皇上、皇太后留在中军已有危险。
“奴才以为,不如请皇上、皇太后移驾前锋。前锋多骑兵,相对轻锐。就算粤匪追上来了,后卫军与中军也能抵挡一段时间,给前锋留足反应的时间。”
这种决定满清生死的大计,肃顺不敢专擅。慈安亦不敢轻易做主,看了慈禧一眼。慈禧知道慈安凡事没有主见,也急于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信,便说道:“既然前锋轻锐,我们就移驾前锋吧。”
慈安颇有贤妻子之风,她觉得,咸丰生前坚持留在中军,自有他的道理。最起码,皇上留在中军,可以稳住军心。但肃顺和慈禧都主张移驾,她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肃顺又说:“最后一事,关于我军下步走向,是绕道去东北,还是折向蒙古。请太后的指示。”
肃顺和慈禧互相较劲,各显威风,慈安心有不满,觉得有必要出出头,便问道:“肃顺,依你看,我们该去东北,还是去蒙古?”
肃顺心思缜密,早就防着这一着,说道:“奴才以为,该去东北。东北是我大清龙兴之地,国朝自初期便封禁东北,为的就是防着今天这种局面。
“大行皇帝英明神武,几年前便在东北设置行省,吸引移民,又征服朝鲜,东三省与朝鲜三省联成一片。关外局势已经大有变化,足可偏安一时。
“蒙古地方贫瘠,向来都是蒙古王公贵族的禁脔。咱们客居蒙古,不见得会受到蒙古王公的欢迎,甚至有可能会遭到卑鄙之徒的暗算。”
慈安点点头,并不征求慈禧意见,然后断然说道:“那就去东北吧。”
肃顺对慈安的突然开窍颇感意外,连忙说道:“皇太后英明。”
告别之际,慈安特意到肃顺说道:“肃顺,你是大行皇帝生前最赏识的重臣,一向勇于任事,奋不顾身。如今情势危急,希望你像以前那样,不要有丝毫的懈怠。”
这种劝慰的话,出自慈安太后之口,更令肃顺感戴不已。他说:
“奴才办事只认法令,不循私情,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说奴才跋扈。蒙太后知道奴才的苦衷,奴才怎敢不竭诚辅佐皇上?”.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