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臣见过殿下!”
李重刚好放下笔,忙完一天的工作。此时,也是只见洛慎赶在日落前,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
李重知道对方是来给自己报信的,也是直接问道:“书卖得怎么样了?”
洛慎立刻便回道:“回殿下,第一批印出来的书卖出去至少七成了。”
李重也是继续问道:“那《三国演义》呢?卖得如何?”
洛慎便道:“《三国演义》上午才开卖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全部被一扫而空了。”
李重便不由得抬头看向屋顶,道:“看来……这洛阳城中还是有钱的人多啊。”
“……”洛慎看了看他感慨的样子,也是道:“臣以为,接下来应当加大刊印的数量。”
李重便道:“随你安排吧。”
这首批印出来卖的《三国演义》,一共只有一千本。
不过……你别看它才仅仅只有一千本。
一千本书,能在古代这种交通物流如此不发达的情况下,就卖出去,而且是在一个时辰之内。
这足可见这书的潜力了。
这就好比,后世的起点网络上架,第一个小时的订阅就有一千订,这只要不崩,后期妥妥的精品的水平。
李重又问道:“他们在看完了以后,都是什么反应?”
洛慎回道:“一个是觉得新奇,因为大唐以前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如此长的书籍。第二个,则是觉得有意思,似乎是把历史都复现出来了。主要的话,也是以前很少有人说三国。即便是有,那也仅仅只局限于一些单个人物的故事。”
“如同孟东野这般,把所有人都写进来的,此前他们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还有就是……听说这是孟东野的作品,不少人因此都很愿意花钱买来读一读。”
李重便点头道:“这就是名人的效应啊。不过……要是当他们发现,草船借箭的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的时候,他们会不会把孟郊痛批一顿,说他误人子弟。”
洛慎也是道:“想来不会吧,毕竟……肯定都知道这是假的。”
李重:“不好说,凡事就怕较真。”
“不过……无所谓了,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继续做好书籍的印刷跟供应。”
洛慎:“是。”
李重:“洛阳虽说有百万人,但我估计,能卖出五到十万册,恐怕,也就慢慢地接近饱和了。”
“所以……其他的地方,你也得考虑一下。”
“可以尝试着找一些其他的商人来加盟,让他们来帮我们卖到大唐其余州县。”
“你觉得……是分散给其他商人加盟好,还是让李家去做这事好?”
洛慎显然没想到李重会这么问。
这话是什么意思?
虽说洛慎此前,很少陷入到政治斗争中,但是,李重这么说,明显就是代表了他对李家的不信任。
李重见他神色有变,也是立刻道:“别误会,本殿下只是不想什么事都麻烦李家。”
“而且……不能只有一个李家。”
“凡事都依赖李家,省事倒是省事了,但是,李家也很累的。”
洛慎听完了李重的话,也是低头道:“既然殿下都这么说了,那还是让其他人来吧。”
李重:“那你去找李试,然后让李试把那个卖鞋的介绍给你。”
只见洛慎也是一脸的疑惑——卖鞋的?
……
眨眼间。
十一月也是来了。
显然,足球城的事情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
随着足球城的表演的事件再次发酵,也是在洛阳城中,再次形成热议。
而热议最后的结果,则是洛阳城中但凡是有条件的,几乎人手一本《三国演义》。
甚至……
有些人还专门买来送给被远贬他乡的朋友。
白居易跟元稹自然也共买了一本。
天气渐寒。
两人坐在火炉的前面,勾肩搭背地共阅一本书。
足足看了大半天之后。
两人这才有空松松筋骨。
其实论精彩而言,《三国演义》根本谈不上精彩。
当然!
这却是对李重这样的吃惯了快节奏快餐文的人来说的。
在严重缺乏娱乐活动的大唐,这《三国演义》不管是以它厚重的历史故事,还是以它书本的厚度,都能给予人一种愉悦的享受。
白居易跟元稹虽说都是读书人,甚至是很知名的诗人。
然而……
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完全熟知三国的那一段历史,因此,当他们第一次读到这书的时候,便有一种孟东野真是才高八斗,竟然能把三国原本那段历史,写得如此生动跟精彩的感觉。
以前读书史书,读历史,若是你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你只能得到一个个碎片化的知识。
为此……
白居易也是不由得感慨道:“也只有孟东野了!”
“只是……以前也没听说过孟东野擅长三国的历史啊。”
元稹也是道:“谁说不是。”
“这孟东野,除了写诗,没想到这写故事,也如此了得。”
“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出在那位的身上吧。”
白居易:“……你是指皇孙?”
元稹:“这皇孙,我们这些年来听说过有关他的神奇的事情还少么?”
白居易也是想到了此前,他们也曾去看过足球。
也参观过那座因为足球,而建立起来的城市。
白居易:“确实!这皇孙一点都不简单。”
元稹:“虽然这么说有点舍本逐末,不过……我觉得,倒是可以跟皇孙也搞好关系。”
白居易:“……”
元稹;“拿你平时的诗文、文章给他看看。”
白居易:“可他才那么小。这也太那个了吧……”
元稹:“这有何不好意思的。”
白居易:“那太子殿下那边……”
元稹:“太子虽说惜才,不过我以为,也没我们什么用武之处。反倒是皇孙这边,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白居易:“……”
白居易斟酌了一下,好像确实是这样!
跟着太子,如何说呢,虽说他们也能提一些治国的谏言,但其实,根本没什么用。
因为这谏言只能是谏言,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
倒是皇孙这边,白居易倒是觉得李重挺忙的。
白居易便道:“所以……元九你的意思,我们也跟孟东野一样,写《三国演义》?”
元稹:“我听闻,文化部之所以设立,是为了‘文以载道’。”
元稹是一个很热衷官场的人。
所以……
他比白居易更容易得到其他朝中诸公传过来的消息。
当时李重开会,那么多人在。
肯定有人会把消息给透露出去,元稹只需稍稍打听,也定然能够打听得到。
白居易听到‘文以载道’,也是旋即道:“文以载道?”
元稹:“不错,他还提出了,要‘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白居易:“这又是什么意思?”
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