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二十五,也是阳历二月十二号,这一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但是对于河西村樟树下村民组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
在这一天,漂泊在外近百年之久的雷瑞德一支将正式认祖归宗,承续香火。
这对雷氏来说是一件大事,这表明安源雷氏一族人才辈出,光宗耀祖。
对于雷蕴荣一家来说,知道了自己的来处,有了自己的根。
所以在将雷觉华一家的名字刻上族谱的当天,河西村樟树下村民组觉得有必要大办一番。
不要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在南方这样宗族观念浓厚的地方,涉及祖宗和祭祀是很严肃的事情。
可能各地习俗不同,但是庄重的态度是各地相同的。
上一世雷蕴荣小时候亲眼见到,一个年轻人在祭祀的时候嘻嘻哈哈的,被老人家当着全村的面扇了一巴掌,然后他老爸接着一巴掌,还用脚把他踹出了祠堂。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是陋习,但是雷蕴荣却觉得这是华夏几千年来最根本的礼。
不过现在,礼乐已经崩坏了!
言归正传,在这天,樟树下村民组的所有村民都放下了手中的农活,来准备这一场仪式。
当然除了仪式重要,仪式之后的吃吃喝喝也同样重要。
所以不管是男子还是妇女,一起杀猪宰羊,鸡鸭更不用说,在祠堂外面的大空地上,升起了几口大锅,几个老师傅有条不紊地指挥着。
一时之间,切菜声,妇女之间的调笑声,小孩开心的打闹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派满是热闹气息的生活景象。
雷蕴荣一家在雷老伯和古同志的陪同下,看着南方农村准备延席的盛况,雷觉华和利云韵感到非常的好奇。
“樟树下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雷老伯感叹地说道。
现在雷蕴荣一家决定认祖归宗,雷老伯看他们的眼神都更加亲切,不复刚开始时候的客气。
“何止是樟树下,就算是河西村也很久没这么热闹了。”古同志同样感叹道。
镇高官古同志同样是河西村人,不过是在桥头村民组,他同时也是河西村的骄傲。
“说来,我们还是沾了雷先生一家人的光。”古同志接着说道。
他说的不仅仅是因为雷蕴荣一家才有这场延席,同时这其中包括食材、鞭炮等等所有的花费都是雷蕴荣提供的。
以前就算是会摆延席,也不可能有这么丰盛。
所以樟树下的所有村民都乐呵呵的,这样的一顿饭他们可能很久都没吃过了。
这个时代的人都缺油水,更不要说这样落后的小村庄了。
“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就不要计较这么多了。”雷觉华笑着说道。
“雷先生,你们在这里打算待几天呢?”
“可能还会待两三天吧,阿荣这次来内地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雷觉华顿了顿说道:
“古同志,雷老伯,我觉得小孩子还是要让他们去上学,只有学习才能让这些娃娃走出这个小地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见雷老伯欲言又止的样子,雷觉华接着说道:
“我知道现在村子里的家庭可能不太富裕,既然我也作为河西村的一员同时我暂时也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会资助他们上学。”
雷老伯听到雷蕴荣这话,激动地直接用客家方言说道:
“真的吗?”
“真的,不仅是樟树下的孩子,整个河西村的小孩如果想上学的话,我都会给他们提供学费还有所有学杂费。”
本来雷觉华还想加上伙食费的,但是此时就算是离学校较远的村庄都是自己带菜,饭是在学校里蒸,要交的是几捆柴火。
“如果他们能够一直读下去,我就会一直资助下去,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这可把古同志和雷老伯激动坏了,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砸下来。
孩子上学的问题何尝不是他们心中的痛?
像古同志更是有切身体会,他是整个河西村建国以来唯一一个大专生,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典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学习的重要性。
但是他急在心里却有点无能为力,目前很多地区都是这样的情况,就算是他想去上级申请拨款,也根本申请不下来。
现在有雷觉华提供资助,可谓是解决了他们的一大心病。
看着正在嬉戏打闹的小孩子,古同志不由说道:
“他们有福了!”
不过对他们来说,惊喜不仅仅如此,只听到雷觉华接着说道:
“昨天我看见村小学和镇中学看起来都比较破旧,我可以出资建造新的教学楼,并且在镇中学提供奖学金,让那些有能力考上高中或者中专但却家庭比较贫困的学子提供资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村小学就在樟树下,昨天参观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
至于镇中学,就在河西村对岸,隔着那条大河。
但就是这条大河,河西村的学生要去上学或者村民要去赶集都要绕很长一段路,雷蕴荣来时刚走过,有两个四五公里。
“雷先生,你可是这些孩子的大恩人啊!”古同志握着雷觉华的双手激动地说道。
这一幕雷蕴荣也很受触动,此时的官员真的是将为人民服务当作最高信条,真正地称之为公仆。
就雷蕴荣了解,古同志在桥头村民组还有耕地,每到收割稻子时照样要下田。
这要放到后世,别说镇高官了,就是村高官都不下地了。
“古同志,我也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过资金我都可以提供,像这建材还有和学校沟通的事情就只能你来处理了。”
雷觉华也了解到,此时的内地很多物资都是计划生产的,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没问题,这些都交给我来处理。”古同志坚定地保证道。
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就算是去县里闹他也要把物资给批下来。
商定好这些事情,古同志和雷老伯眼角的皱纹都笑得深了起来。
不久,就有一个年轻人过来告诉他们吉时快到了,让雷蕴荣他们过去准备。
此时的祠堂也装扮的更加喜庆,红色是主色调。
这时很多村民也是停下手中的工作,过来观礼。
首先是樟树下的一个辈分比较高的长者,高声地说着致辞。
他是用客家方言说的,雷蕴荣他们都听不太懂。
这份致辞还有点长,这位长者的声音已经沙哑了,还在竭尽全力地喊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