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隆万盛世 > 正文 1073明军潜规则

正文 1073明军潜规则(第1页/共2页)

“大王,大王。”

就在没有了焦急在王宫里来回踱步的时候,宫外有人进来。

来人是他手下,行礼后就禀报道:“大王,探子已经查清楚了,明国云南边境府县和往日一样,似乎无事发生,也没传出大明要动刀兵的消息。”

“当真?”

莽应龙停下脚步,看向那个报信的手下道。

“消息传回来确实如此,要不我把信使带过来,你亲自问问。”

那手下也怕担责,自己这位大王可是个脾气火爆之人,若是惹上他,怕是小命不保。

“把人带上来,我亲自问。”

莽应龙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当即下令道。

小半个时辰以后,东吁王宫里,终于传出莽应龙放肆的大笑声。

等人都出去后,莽应龙在宫殿里低语道:“我还以为明国真的要整肃缅甸,原来不过是做做样子,倒是把本王吓住了,真是该死。

看来,是的考虑东征,给明国人一点教训了。”

在知道大明似乎并没有干预缅甸这边的意思,莽应龙的胆子不知怎么又大起来,之前的愁容一扫而空。

此时,他满心还在为这几天因为大明那边消息引发的烦躁胆怯情绪感到羞愧。

但他是谁?

他是东吁王朝的大王,是缅甸的王,怎么可以害怕胆怯呢?

于是,之前有多担忧,现在就对大明有多仇恨。

只有攻入大明,用明人的血才能洗刷他心里的那丝羞愧,否则他一辈子怕都会活在阴影里出不来。

明国很辽阔,不是缅甸这弹丸之地可比的。

明国和富庶,也不是缅甸这点财富可比的。

明国人口众多,如果能够奴役他们,自己似乎就有实力西进,去攻打莫卧儿王国了,那里也有大片土地,海量的财富和无数的奴仆。

此时,莽应龙已经在心里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攻略计划,先征服明国,再攻打莫卧儿王国。

不得不说莽应龙胆子很大,也不得不说近百年明朝在西南的政策实在是太失败了。

明朝对缅甸周围的宣慰司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结果反倒让他们认为明廷软弱可欺,是个人都能上来踩上两脚。

所以,相对接触更多的莫卧儿王国,莽应龙的心里,反倒更不惧怕明国。

毕竟,明国的强大是父辈口口声声传出来的,但他们却从没有亲眼见识过。

倒是知道云南那里许多土司貌似都不安分,是不是就要造反。

但是看明国官军镇压土司看,军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大。

但是既然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莽应龙就不会白白耽误时间,他很快就在心里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再次召集东征老挝的部下,让他们准备攻打下一个目标——孟养。

只要占领孟养,那么他的兵马就可以通过那里到达大明云南的永昌府,进而可以窥视昆明,将整个云南控制在手。

是的,莽应龙虽然对大明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充满渴望,可他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明国太大,不能急于求成。

什么带兵直接杀进云南,打到明国的京城去,这样的白痴想法,莽应龙当然是不会犯下的。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大明已经在西南地区,动员了包括四川、广西、贵州三地卫所,开始抽调精兵强将。

其实西南四省,大抵情况都差不多,大抵被分为汉、土两块,靠近州县的地区,卫所遍布,而没有设置卫所的地方,多是土司的地区,间隔较远才会设立一、二卫所,还多是守御千户所,兵力不多,主要的职责更多还是监视周边。

此时,李如松就先一步抵达广西,除了守卫桂林靖江王三卫没有动外,包括广西护卫、柳州卫、南宁卫及周边数个守御千户所的精锐都已经被调集到了桂林进行训练。

一边操练士卒,一边等待南京调运来火器。

因为广西西部虽然和云南接壤,但是此地为土司地盘,李如松还真不打算走西路直接去云南。

为了稳妥,他选择驻军桂林,一旦有了入滇命令,他就会率部先入贵州,和二弟合兵一起走永宁州进入云南曲靖府。

而他父亲李成梁,大抵也是会直接带领四川兵马,走这一路,避开那些土司的地盘。

此次李如松到广西,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整顿卫所,挑选兵马,可就算如此,也不过勉强筛选出万余人。

而贵州那边,怕兵力只会更少,倒是四川能够调集的兵马可能多一些。

在辽东打惯了仗,李如松看到这里卫所装备的火器,那是一百二十个不满意,都是明初铸造的老古董,仅有的几门佛朗机炮还都是中小号,自然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所以挑兵外第一件事儿就是向南京要火器,最新铸造的大中号佛朗机炮,以及一批鸟铳,都是辽东明军玩儿剩下的,他也熟悉这样的火器。

实际上,李如松最喜欢的还是火炮,对释放慢的要命的鸟铳并不感冒。

不过鸟铳这东西燃放起来,密集的枪声确实非常壮声势,可以给冲锋过来的敌军很大的心里震慑,可比悄无声息的箭矢吓人得多。

可惜,西南这边的汉人整体来说,身材较北边汉人矮小,所以拉不了长弓,而是更加短小的哨弓,箭矢射程有限。

这种情况下,除了加紧训练士卒外,还是尽快武装出一批鸟铳手更加容易。

毕竟弓手的训练可不简单,非常耗费时间。

实际上当初在辽东的时候,虽然家丁队伍也比较重视吸纳弓手,但是这些所谓的弓手真正练出来,也不是靠他们在家或者在卫所练的那两下子。

而是到了李家以后,才花费不小的代价练出来的。

而弓手在明军队列中人数本来就有限,能够勉强算弓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李家家丁队里面大部分人都是携带鸟铳或者三眼铳为远程武器,弥补弓手的不足。

这点,也是明军和蒙古骑兵,或者女真部族交战时主要的缺陷。

毕竟,和这些常年靠渔猎为生的部族,以农耕为主的汉人确实要差上许多。

大明的许多军户人家,甚至连最基本的打仗技巧都没能传承下来,完全还是一群放下锄头,手拿刀枪的农民。

大明在西南的卫所,虽然时常参与平叛战争,但实际上武备依旧松懈,多是靠军中少量精锐完成战事。

毕竟土司手里能有多少人马,只要截断作乱土司和周围其他土司的联系,不让他们煽动山民作乱,官府能够反应迅速调集兵马,还是能比较容易平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