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累了才停止,经常人都睡着了,灯却还亮着。十六岁以前,我最爱的消遣是搜集邮票,其数量之大,足以耗尽一个小男孩的所有精力,邮票是我最大的快乐来源。满过十七岁,我几乎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善言辞,完全不像美国人,难以被同龄人理解。”
天龙双子还知道------后来,阿托昆博在亚洲呆了一年,伴读的家庭教师游说他念复旦大学的好处------他将因此打开世界的大门、大量增广见闻,并交到无数愿意自我牺牲奉献的好朋友,所以,他便选择进入复旦。入学后一段时间,阿托昆博独居在光华楼旁的14号公寓高级房间,好像与人类社交圈隔绝。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纤瘦、肤色偏黑的男生,高个子,生着一张羞涩敏感的嘴。他自己出资设立图书馆,向网络上和四处游走的藏书商收购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代表作,而且是作家亲笔签字首印本。
阿托昆博也变成了一个极端讲究外表的时髦男子,在房间里,他会穿戴着华美服饰对镜展示,或舒展全身躺在靠窗的椅子上,静静地俯视楼下的樱花。楼外一切的喧嚣、沉闷和瞬息万变,似乎都与他无关。到了大四时,阿托昆博发现班上同学对他已形成了一种既定看法,认为他是个颇为浪漫的人物、学者、遁世之人、饱学之士。这个发现令他忍俊不禁,却也暗自高兴。他开始走入人群,从浅尝辄止到完全投入,他开始真正感受到社交生活的美好。他善饮酒,遵守适量的原则,酒后沉静,不酗酒。
复旦本科毕业后,他又到中国各地旅行,他漫不经心地涉猎有关斗拱建筑和水墨画的知识,学拉二胡,写一些诗词歌赋,有时,阿托昆博设想自己是一个公元21世纪的苦行僧,冥思自己修道生活的喜乐。这段期间,他确立了与复旦同学的友谊,那些当时也在复旦的美国人、俄国人,都好奇地向他探询中国的种种,在这个比文艺复兴还古老、肯定比美国古老的国度,邀约一起探险。有一位来自莫斯科的同学加加林,和阿托昆博共同发现华夏女子的神秘魅力,并感受到在一个古老而开放的文明中,身为一个年轻且自由的人,是多么的快乐。也有不少他父亲的熟人去拜访阿托昆博,若他能早些知道自己会这么受欢迎,也许现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政治家了。阿托昆博发现他的性格愈来愈倾向于喜欢交际应酬,不过,青春期长期的孤独所导致的羞涩特质,却依然支配着他的行为,时不时地显现出来。
而后,阿托昆博为了探望、陪伴发病的外公,回到美国。在与这位永远处于调养中的老人一次极度费神的长谈后,阿托昆博决定将自己定居中国的计划暂缓到外公死后再实行。期间,阿托昆博顺应世界而进行的自我改造有序推进。自大学起,他的外表已经有明显的改进——他的身材虽然还是偏瘦,不过肩膀则变宽了,脸上也不见过去看到生人时的惊恐神情了,尤其是见到陌生女人,再也不脸红了。他也把自己修饰得相当整齐,朋友们称,他们从没看见阿托昆博的头发乱过。他的蓝眼睛不论何时都颇具魅力,双眼有神,有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半睁半闭、有时表达带有一丝忧郁的幽默。不论走到哪里,别人都认为他长相英俊,他从里到外都非常干净,并非“马屎外面光”,他那种特异的清洁感是吸引女人的……
几天后,他们到达波士顿,阿托昆博住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主场球馆附近,看完球赛,要走五分钟,穿过一簇低矮稠密的红棕沙石屋,然后回到他那高挑斗拱屋顶的金丝楠木豪宅,天龙双子观察这间住所,可满足阿托昆博的所有需求,凡百睡觉、吃饭、阅读、瑜伽冥想、拍拖、休闲等,生活的一切都由此展开。室内的天花板是挑高的,并有三座落地窗面朝篮球馆,融入了哥特与中国汉唐风格的设计,隔绝了外界的堕气、沉闷、伪诈、腐臭,房内既闻不到烟味,也没有香水味,房子高高耸立,并略带忧郁气质,像主人一样。
阿托昆博带他俩来到卧房和浴室,都占很大的空间。一张大尺寸、上有纱罩垂坠的防震的中国明朝红木床放在卧室中。地上铺的则是土耳其风情的紫红羊毛飞毯。它的触感具有不可思议的柔软,就好像等着为刚出浴、水气犹存的双足轻柔地按摩。而浴室的风格,给人感觉是欢愉的、明亮的,甚至更适于睡觉。在他低矮而宽大的浴盆旁配有精巧的书架,旁边则是一整面墙的衣柜,里面塞满五个人都穿不完的衬衫和领带。阿托昆博说:“在这里,我整理头发,除了吃饭与睡觉以外都在这里,这间浴室是我的骄傲。”阿托昆博还告诉他俩:“如果有一天我恋爱了,我会把恋人的照片挂在浴盆的正对面,当我放松地躺在澡池中,随着氤氲的水气恍惚出神之际,便可一边注视她的倩影,一边幻想她温暖、真实的美丽……”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