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场景中…
荆州之战后,焦仲卿(吕布)一边忙于整顿内部,组建水军;一边又与刘表相持于江汉,同时又向南收取交州。
一时事务繁忙,无暇北顾。
很快一年过去,时间来到了建安四年冬天。
此时的天下局势是这样的。
江南方面,焦仲卿已经几乎全据荆扬交三洲19郡。坐拥二十万兵马,战将数百员,实力惊人。
刘表盘踞在南郡、章陵二郡,麾下有水军五万,势力仍不容小觑。
张绣盘踞在南阳郡北面,有兵马二万。
雍凉及益州方面,韩遂、马超等十几路诸侯盘踞在关中至西凉一带;张鲁盘踞在汉中郡及巴中巴西地区(四川平原的北部),刘璋占据着益州中部大部分地区(四川平原的南部和东部),而益州更南边的四个郡,则是属于蛮族人自治的地盘。
河北方面,袁绍顺利灭掉了公孙瓒,全据北方四洲,开始虎视中原。
中原方面,曹操、吕布、张绣三大诸侯并存。
曹操不愧是这个时代的顶级军事家,见消灭吕布无望,立即与吕布化干戈为玉帛,结盟抵抗共同的强敌袁绍。徐州牧吕布负责抵挡来自侧翼—也就是青州方面袁绍军给予的压力,曹操主要负责抵挡正面——也就是官渡及河内方面来自袁绍军的压力。
只有宛城张绣仍处于观望状态。
张绣原本的打算是听从贾诩的建议投靠曹操,但在发现曹操只有兖州一州和豫州大部,势力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强大,且南面忽然崛起了一个更加强大的诸侯焦仲卿时,张绣犹豫了,任凭贾诩如何劝说,都决定看一看在说。
恰在这时,焦仲卿派出鲁肃为说客,以“袁绍势大,必不重用”、“与曹操有杀子之仇,若投则日后必被清算”为由,成功打消了张绣投靠袁曹两家的念头,并游说张绣出兵南下,夹击刘表。
张绣很快动了心,相比于投奔袁绍不被重用和投奔曹操日后面临的风险,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投奔焦仲卿更为安全。如果没有更多选择,他觉得自己在袁曹之间,大概应该会选曹操吧?但现在有更好的选择,那为何不选呢?相比于袁曹两家,投奔焦仲卿的前途无疑更为光明。
——因为焦仲卿的军队以水军见长,而他麾下的西凉铁骑正是前者急缺的兵种。
张绣并没有犹豫太久,就被鲁肃说服,决定克日出兵,拿下夹击刘表。
鲁肃大喜,临走的时候,看了一眼贾诩,发现后者的脸色铁青,很是难看,就好像被人破坏了精心设计的计谋一般。
但不管怎么说,张绣已经决议投靠焦仲卿,贾诩再怎么智谋超群,算无遗策,也只是一个谋士,无法改变主公张绣的想法。
在焦仲卿和张绣的夹击下,刘表节节败退,本就不大的地盘变得越来越小。很快就被困在了孤城襄阳,苦苦支撑。
与此同时,曹操与袁绍开始相持于官渡,期间战事频频。
时间很快来到了建安五年。
焦张联军已经围困了襄阳八个月。城内人心离散,不断有大族派人出城,对焦仲卿表露投靠之意,甚至,连刘表的妻弟蔡瑁也派人来表露了投靠之意。
眼见大势已去,刘表终于顶不住了,选择开城投降。
自此,焦仲卿全取荆州全境,势力更加鼎盛。随后,派出使者前往官渡曹营,表示愿意借道洛阳,出兵河东,护佑曹操侧翼,助其共抗袁绍。
曹操此时已全然知晓了焦仲卿两年前在小沛城下演那一出戏的真正目的是声东击西图谋荆州,这让他郁闷之余,也暗叹后者智谋高绝,短短数年便如彗星般崛起,席卷荆扬,坐断南国天下,成为可以左右天下大势的诸侯。
基于焦仲卿精于谋算的性格,曹操认为,前者此次打算借道洛阳出兵共抗袁绍的举动绝对不全是好心,必然包藏了不可告人的企图。
这个企图,很有可能是“假途灭虢”之计,明抗袁绍,实图洛阳周边地区,隔断他以后兵向关中的可能。
曹操有心拒绝这个提议,但又恐焦仲卿转头与袁绍联合起来夹击他,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这个提议,遂以天子刘协的名义封焦仲卿为镇南将军,总督荆扬交三州事宜,出兵抗袁。
于是,焦仲卿调兵遣将,派张绣领兵两万,北上占据洛阳,渡过黄河、陈兵河东,与占据并州的袁绍之侄高干接壤,并多次发生争斗。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