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练达,几近道矣,几近道矣,哈哈哈」
这一次财迷道人走得极快,一眨眼就没了影儿。
显然是待檀君开悟,旅程自达终点。
第二天,各种文牒齐备,李诡祖留赵清虚守观,亲自带队过晋阳,出雁门。
晋阳城是太原治所所在,也是拓跋渴言侯的老巢。
虽说是山高皇帝远,但是既然曾经站在君王对立面公然扯旗造过反,自然也无法高枕而无忧。
城中盘查严谨,生怕混入保义军的眼线。
好在李诡祖的名头在晋地也是赫赫有名,再加上他准备的文牒天衣无缝,一行人竟然轻松过晋阳,无惊亦无险。
由晋阳入代,雁门雄关天下闻。那些没有响应今上号召南迁洛阳的平城勋贵,多少都存了些异心。此时的雁门守自然也非今上魏王可以左右的。
几人如法炮制,送上官帖,守城的将校虽然没看出什么名堂,但嘴里都都囔囔地就是不肯放行。
财迷道人老于世故,凑了上来赔笑道,「这位官人。我们都是修道的朴素人家,身边并没有多余盘缠。不过,老道在卜算一道还算有些浸Yin,我看小哥山根隐隐透着红光,想来家有喜事,近日刚刚添丁。只是夫人最近积劳致恙,身体有些许不适……」….
那小校越听越奇,双眼从无精打采的鱼肚形一直瞪得熘圆,「老神仙,老神仙可有什么办法?」
「不妨事,不妨事的。上官府邸向北的窗户窗灵有处裂缝,回去找个木匠修好,挂上……挂上这只桃符。不出七日,尊夫人身体必见好转,官人仕途顺利,三月之后,必有晋升!」
》》》》》敲黑板时间《《《《《
本节开头的故事,对应了许多友邦神话。这一点我们下节再行分析。
华夏与东夷的分分合合,还有一点尾巴要收,我们先把它讲完。
如果我们将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于逐鹿之野的大战作为华夏与东夷战争的,我们就可得知上古两个部落集团争夺的主战场在今河北地区。
为什么在河北地区呢?这和海侵与海退也是分不开的。
无论经飞狐峪出太行,还是沿河至下游(当时黄河主海口在河北),都会指向逐鹿之野,今之河北。而当时的山东则是大泽广岛之地。
步黄帝之后,帝喾也曾东征,且迁都与亳。
亳这个字,其实有很大学问。从字形上来说,它是与「亭」相对应的。
亭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房间当中,一人安卧,故《说文》释诂:民所安定也。
而亳这个字,广厦依旧,只是房间当中这个人是侧卧,枕戈待旦状。也就是说,亳,其实是指前线。所以被称为亳的并不是一个地方,比如上周之际,就有三亳之说。
【讲真,最近一直用@
就是南北两亳之地。
而西亳则在尹尹部落发迹的尹水之畔。
所以除了帝喾是因为东征迁都于亳(商),后来被「封」到这里的大契,大羿和商均都是被放逐到边境前线的。
之前笔者曾经说,夏与商其实是长期共存的两支部落。夏强时称后,逐大契商均于商。商强时,夏受商所封仍列崆峒十二部之首。
由于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当时君王的控制力是不可能辐射到华夏九州的。因此穷夏商周三代其实都是盟长制度。
黄帝破蚩尤,帝喾东迁,大羿灭十日,夏禹平九州,是华夏部落势力东扩的战例。
而夏朝曾经短暂被有穷氏(夏后羿)僭国,则是东夷西进的例子。
商朝是被放逐至东夷的大契商均部落西归的历史,而尹尹则是趁势崛起于洛阳附近的部落。
尹尹与商的关系也只是话语权高低的问题。尹尹部落在商初曾经短暂获得比商部落更高的威望,这就是尹尹僭商这段历史的真实寓意。
商末西伯昌击败了夏部落后裔崇侯,成为西部最强部落,进而趁纣王伐东夷的时候东征灭商。
黄帝后人姬姓周部落成为天下盟长,又将炎帝后人姜姓太公望封于齐统御东夷,再次形成炎黄共九州的格局。东夷部落也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秦始皇称帝集权建制之前,华夏并没有真正的统一皇权。所谓夏商周也只是朝代,代表不同核心的历史时期。如是而已。.
扫叶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