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听您的啊?”吴夺也笑着回答。
“确实有事儿想麻烦你一下,就是不太好启齿。”
“嗐!您刚说我客气啥,您这又客气上了,有什么事情您只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
冯青树略略踟蹰,抬脚挥手,“走,跟我来。”
吴夺点点头,跟着冯青树来到了后院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像是个书房,都是老紫檀老花梨的家具,一股古典气息扑面而来。
吴夺也注意到了,在正墙上,挂着一对挂屏。
一对两条,每条挂屏长约一米,宽约一尺,略显瘦长。
乌木框,楠木芯,铜挂钩。
冯青树见吴夺注意到了这对挂屏,就此指着说道,“就是这对东西,想请你掌掌眼。”
吴夺知道,冯青树请他掌眼的,不是这对挂屏的框和芯的木料,而是芯上镶嵌的东西。
镶嵌的是瓷片。
收藏家马先生有一套镶嵌钧窑瓷片的四条挂屏,很多人都知道;而冯青树的这一对挂屏,单条尺寸比那一套四条挂屏中的单条要略小一点儿。
同时,镶嵌的不是钧窑瓷片。
而是一水儿的天青釉瓷片。
每条挂屏上有六片瓷片,两条一共十二片瓷片。形状各异,有大有小,安排得错落有致。
而每片瓷片的外形边缘基本都是打磨成近圆的弧度。
这些瓷片看上去,很像是汝窑的瓷片!
料想一般的东西,冯青树也不会这么上心。
汝窑存世时间太短,只有二十来年,当年供御用;传世的汝窑器,实在是太稀有了。
目前,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器,大概只有百件左右。这个数据比前些年多了点儿,因为这些年又发现新的了。
说实话,就算这些瓷片是汝窑的,看起来也有些刻板,因为都是大体相似的天青釉色,缺乏变化;而钧窑瓷片,因为窑变,颜色比较丰富。
“您想弄清楚是不是汝窑瓷片?”吴夺干脆直接问道。
冯青树点点头,“这种东西,一般人肯定搞不明白,我能请动并能胜任的人,就是你和李先生。但是李先生最近血压有些高,需要静养;我有点儿忍不住,所以就劳烦小吴先生了。”
“把我和李先生相提并论,您真是太抬举我了。”
“实力摆在那里,抬不抬举都不会改变的。”
吴夺笑了笑,先走上前去,大致过了一遍眼。
这些瓷片,看起来年份好像是够了,也基本具备北宋汝窑的特征,但是——
工艺水准,好像欠了点儿。
在进一步细看之前,吴夺先问,“冯老师,您怎么看?”
冯青树就此也详细说了说:
“这四条挂屏,大致是清中期的;瓷片镶嵌,也应该是清中期完成的。
这些瓷片呢,虽说都可归为天青釉,但釉色还是有差别的,肯定不是一窑出来的东西。
我看能到宋,也很像是汝窑。但是问题来了,这胎釉工艺,还有开片,好像都比传世的汝窑真品差了一个档次······
不,这些瓷片也有高有低,有的差了还不止一个档次。”
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