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道。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它“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到明初又得以修建,这座要塞,直到近代才被弃之不顾。
“大都督你看!”李农忽而指向了前面的一片尘土飞扬的山坡上。
全军都开始戒备,但是石闵定睛一看,原来这急冲冲跑过来的,不是游牧的拓跋鲜卑人,而是一些衣衫褴褛的老百姓。
对于这些出现在雁门山附近的黎民百姓,石闵没有加以怀疑,因为他之前已经得到过情报,鲜卑人刚刚撤走不久,故而在塞外,有一些惨遭奸淫掳掠的老百姓不足为奇。
那些老百姓,一看见这来势汹汹,披坚执锐的大军,顿时吓得肝胆俱裂。
他们纷纷跑到一侧的路边上,不敢阻挡大军的行进。
这一股老百姓大约有五百多人,灰头土脸的,看上去好不狼狈。
石闵见状,随即挥了挥手道:“李信!”
“末将在!”
“你带一千人的骑卒围上去!将这些流民都集中起来!”
“诺!”
李信随之点起一千骑卒,飞骑而出,直接在战马上驱赶这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很快,这五百多的老百姓就被集中到一个低洼的地方,被赵卒看守着,若有轻举妄动者,格杀勿论。
“饶命啊将军!将军,我们都是这一带的黎庶!因为鲜卑人南侵,霸占了我们的房屋土地,抢走了我们的钱财,这才被驱赶到这里的!”
“我们是无意冒犯王师的!将军但有差遣,无不从命啊!”
“鲜卑人嗜杀成性!我们愿意随从大军,杀回自己的家园啊!”
石闵随即驱马上前,指着一个胡子灰白,看上去还算有点精神气的小老头,垂询道:“你是哪里的人?”
“回禀将军,老汉是焉然山一带的牧民。”
听到这小老头的口音,石闵还能分辨得出来,现在北方有一些游牧民族已经与汉人同化得差不多,但是口音和文化习俗上,还是略有差异的,尤其是他们还有着自己的方言。
很不巧,石闵是比较厉害的那一种人,他精通汉语、鲜卑语、羯语、羌语、氐语等几种语言,这不仅仅是他天赋异禀,还有身边生活的环境实在是胡汉杂居,形形色色的异族人不可计数的缘故。
石闵当即蹙眉道:“你是乌桓人?”
“是的。”那个小老头一脸惊诧地道,“将军是如何得知的?”
石闵没必要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又道:“你可知道鲜卑人的统兵大将是何许人也?”
“老汉不知。不过从他们那中军大纛的军旗来看,上书‘独孤’。”
“独孤?”石闵愣住了。
李农随即上前,跟石闵附耳道:“大都督,这孤独者,应该是代国的上将军,独孤信。看来拓跋鲜卑人已经得知我赵军大举进攻,派出了独孤信来迎击的。”
石闵点了点头,又向着那个小老头垂询道:“你可看清楚了,那鲜卑人大概有多少兵马?”
“漫山遍野的,老汉不知。”
石闵还想问问,鲜卑人的骑兵已经撤走多久了,不过料想这些被驱赶的流民是不会知道太多的,故而挥了挥手道:“发一些口粮给这些流民!”
“全军休整半个时辰!准备战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