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
正是大地回暖,春耕正忙。
百姓们关心今年是否能够风调雨顺,是否能够获得丰收。
襄阳城郊。
“俺听说啊,沔阳那边搞了个什么曲辕犁,那耕地可快了。”
“啊?谁搞的?”
“听说是什么……中华居士。”
“中华居士?好大口气!那犁当真好用?”
“好用的很!听说啊,就算没有耕牛,用人拉也快!省了好大力气!”
“哦?”
“反正……就是那个什么这个犁啊,它不是直的。”
一名老者翻了个白眼,而后看着自己的田地,前些日子刚撒了种子,这些天已经有小苗冒出,所以,得看着些,防止有鸟雀光顾。
“俺还听说,昨日城里的那些读书人,都要去为难那个十三岁的小先生呢!”
“那小先生干嘛了?”
“哎呀,小先生被州牧征辟做官了呀!”
“哦,那就难怪了。”
“也不知道这小先生到底怎么个厉害法!能让咱们将军都请他做官。”
“你啊,还是赶紧看好地吧,那边有麻雀呢!”
“哎,哪儿呢?哎哟!那鸟贼,别吃我稻谷!走走走!”
……
黄月英坐在马鞍上,极目远眺。
成片成片的农田,都长了绿芽,田间偶有老农追赶驱散鸟雀,保护幼苗。
看着襄阳城外的这些望不到边的土地,看着这些百姓们仍用撒稻法种田,看着他们赶走鸟雀,看着他们眼中对今年充满着希望,她便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这年代,种田者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罗绮。
但偶尔,又觉得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比后世要强。比方说,这里不会说不允许他们自己建房子,又想起后世那可怕的车贷房贷……几乎压弯了两个人的脊背……略叹一口气。
总而言之,很矛盾。
今日她是出城来看看附近百姓春耕进度的,若差不多了,学宫建设也就可以开始了。目前看来,的确差不多了,已经可以开招人手了。
“阿楚何故叹气?”甘宁骑在马上,问着自家义妹。
“兄长觉得,这些耕种者,有恒田者几何?佃农几何?”
甘宁思考了一番,而后摇头,“襄阳城内世家大族林立,而能谓之为世家大族者,无不是数千乃至数万亩田产。是以,这些田产,当多数是他们的,而城外这些老农,当多数是佃农。”
“正是如此啊。农民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绮罗,兄长觉得……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甘宁摇头,“何其难也。”
“是以,上下求索罢了。”黄月英呼出一口气,“走吧,回去了。”
“好。”
……
回到刘表送的宅邸之中,黄月英看着这些端茶送水的仆从,并无异色。
她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很多东西。
“郎君。”
“郎君回来了?”路上的仆从纷纷问好。
“对了,张叔,”黄月英叫住了姓张的管事,“今日不必准备晚食,我要出去一趟。”
她刚到襄阳的时候,就带了庞山民的书信,派人送给王璨,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张仲景的事,约定的是今日下午。
“诺。”张管事应下。
回到书房,黄月英看了看甘宁,“兄长,如今春耕即将结束,至各地建造工坊之事,我也已经与我姨丈说过,劳烦请你派人回沔阳一趟,派出四支队伍,护送宋叔他们前往各地寻找合适的工坊地址。”
“明白了。”
“宋叔他们的安全务必要保证。”
“荆州境内,阿楚放心些,甘锐、甘勇、王五以及黄武,可各带二十人护送。”甘宁略一思索,“铁甲不必穿,但皮甲却是可以都穿上。”
黄月英点头,“弓箭多带一些,反正咱们也不缺铁。”
“好。”
“粮食、药材、钱财,都得带够。我会分别准备几封书信,给那几个郡的代理商,请他们出人也跟着跑上一趟,让宋叔他们先勘定好地址,再回信于我,我便至我姨丈那儿拿些文书。如今恰好春耕快结束了,招募人手会方便许多。”
“好。”甘宁应下。
黄月英也不啰嗦,便开始写信。
先是写给宋博他们的,告诉他们整件事的流程,让他们到时候按照流程走便可,要注意工坊造纸的保密性。
而后又给各郡楚纸代理世家写信,当然,是以楚安君的名义,这毕竟是正常的商业交涉。
甘宁也不含糊,拿了信后,直接让甘勇一队人回了沔阳。
虽说在襄阳城里,他完全不担黄月英的安全,但……总归他得护卫好才是。
“对了,楚纸铺……今日更名了,阿楚还未去看呢。”甘宁想起什么,道。
黄月英也是一拍脑门,“是忘记了,昨日光顾着和那群人对线了……便是今日,也还有不少人递上名帖呢。”
这时期,上门拜访是要递名帖,双方互相约定好时间才行的。
可黄月英觉得,她压根没时间啊。
襄阳学宫要造,其中学宫的那些藏书,她也得想办法去各大世家那边掏些出来,光从襄阳这几家拿,不现实。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