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东升,驱散了笼罩的黑暗,紫禁城内的殿宇、亭阁泛着金光,丹红宫墙,处处彰显着威仪。
急促的脚步声,在紫禁城内响起,李若琏一身甲胄,挎刀走在前面,身后跟着诸内阁大臣、廷臣,朝乾清宫方向而去。
内阁方从哲、叶向高、刘一燝、韩爌、孙承宗、何宗彦、顾秉谦、丁绍轼、孙如游,工部王永光、孙居相,户部李汝华、毕自严、南居益,顺天府尹陈奇瑜,十余众着红袍的高级官员,神情严肃的快步前行。
废除匠籍一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大明朝新旧之争。
尤其是在当前的朝局下,朱由校不希望他所定政策,被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所以一场跨衙署的朝议,是很有必要的。
“皇爷,所召诸阁臣和廷臣,来了。”
魏忠贤捧着拂尘,站在一旁,见方从哲他们来了,微微欠身道。
“嗯。”
朱由校应道。
乾清宫外,那张代表皇权的龙椅,被抬到殿外,朱由校倚靠在龙椅上,身前摆放着诸多桌案,上面放置着很多东西。
数十众大汉将军挎刀而立,神情冷峻的分立在殿外两侧,不远处,还站着不少内廷的太监宦官。
“臣等拜见陛下!”
赶来的方从哲、刘一燝等诸臣,撩袍行跪拜之礼,神情郑重的作揖道。
“免礼吧。”
朱由校按着龙椅,站起身,缓步朝前走去,“想必诸卿都清楚,此次进宫觐见,是为了何事。
这样吧,朕先不说。
让诸卿议议废除匠籍,于朝于民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等诸卿都议完了,朕在发表看法。”
浪费口舌的事情,朱由校不想做。
方从哲、刘一燝他们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不少抬头看向天子,却见天子拿起一杆火铳,开始摆弄起来。
“有明以来,定匠籍以从事生产,就是朝廷所明之事。”
韩爌神情严肃,皱眉说道:“这其中牵扯到很多事情,更关乎我大明宗法礼制,贸然裁撤掉匠籍,叫大明治下的匠户,能够赋予自由身。
对大明各地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
像冶炼、盐场、纺织等诸多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匠户,如果因朝廷一则政令,就全部废除掉的话,那必然会引起大的波动。新笔趣阁
况且筹建官办诸厂一事,臣以为有本末倒置之嫌,且有鼓励商业之意,朝廷做事绝不可这般轻率。”
“韩阁老,你所说的这些,就是强调所谓重要的事情。”
陈奇瑜皱眉说道:“下官倒是觉得废除匠籍,对当前的大明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就以顺天府衙当前整修京城而言。
不说整个内外各坊了,就说外城诸坊,包括修筑的城墙,倘若按原有各类建材,传统工艺修筑,那耗费的钱财超过千万两之巨。
但有了批量生产的水泥、青砖、红砖、铁条等各类建材,其总体所耗费的钱财,至少能削减三百万两银子。
这能抵得上多少国库赋税所征银子?
像下官所说的这些,靠朝廷先前所设诸衙署,能生产出来吗?对待这些利国利民的产物,难道也是否认对待吗?”
孙承宗、李汝华、毕自严、南居益、王永光、孙居相这些大臣,无不是点头表示认可,的确是这种情况。
不知不觉间,在朱由校的干预下,所出现的一些新产物,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明,这都是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诸多便利。
朱由校摆弄着一杆鲁密铳,所造工艺很粗糙,甚至连标准部件都没有,这并非是西山军工产业,所产的鲁密铳。
“陈府尹,你所说的这些,跟所探讨的废除匠籍,并没有直接关联吧?”方从哲眉头微皱,看向陈奇瑜说道。
“像这些所产的东西,朝廷所设的那些衙署,亦是能生产出来的,本辅以为废除匠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