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距离,最终合拢形成一个完整的方形外城。
这样的京师旧城,就形成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这样四层方形嵌套结构,城内的总面积翻了一倍还多。
又在城外的四个角的方向,修建了四座巨大的星形要塞,作为供京师禁军驻防,拱卫京师的外在支点。
修复后的旧城,是作为政治中心使用的,所以新居民只有皇室、勋贵、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室和服务人员。
官员的数量相对稳定,宗室和勋贵的数量虽然在持续膨胀,但是却不会全部留在京师,大部分会分散到地方任职。
而且,随着工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师新城越来越繁华,对于普通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旧城作为政治中心,始终保持着气氛严肃、环境古旧、娱乐匮乏、管理严格的典型特征。
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宗室和勋贵,逐步搬去了更加繁华的新城生活。
很多基层官吏也喜欢住在新城,很多不重要的衙门,也陆续搬过去了一些。
常年留在京师旧城内的居民,主要就是近支的皇室和勋贵,以及帝国真正的高级核心官僚。
到目前为止,旧城的人口仍然不到一百万,扩建了外城的旧城区的面积,对于这一百万人而言,仍然是非常宽敞的。
如今旧城的正常居民,仍然都是在城墙内生活,而且住的大多还是独门独院,旧城完全没有高楼大厦。
高大的城墙对于如今的武器仍然有一定防御力,而且配合城墙巡逻守卫和城门哨卡,能够方便的把可疑人员隔离在外。
朱靖垣从皇城东临的王府街向北,到朝阳门大街转而向东,在朝阳门下马接受检查,然后出朝阳门来到东外城。
继续向东直行,在东外城的东安门再次下马,再次接受检查之后穿过东安门,才终于来到了京师城外。
这一路上遇到了好几批宗室和勋贵子弟,还有两个皇子和四个皇孙。
普通宗室和勋贵子弟,每月接受四次常规训练,分批轮番错开时间进行,在早晨遇上只是意外。
三十岁以下的皇子、皇孙们,每日早晨一次日常训练,每月四次常规训练,每月一次强化训练。
学习阶段的皇子、皇孙,随专门的教导员一起,在正常时间接受训练,不去去赶早晨的时间。
所以这几个皇子、皇孙的状态,显然也是和朱靖垣一样,去年年底通过了考核,还没有来得及外派。
他们跟朱靖垣算是同期,但是和朱靖垣之间却并不熟悉,他们也都比朱靖垣大三到五岁,最小的十八岁,最大的二十岁。
没有更大的刚毕业的皇子、皇孙,是因为超过二十岁还没有学完课程,就会在继承人培养中被淘汰掉。
“中人及以下资质,不宜作为储君培养。”
然后就会被转到集体学校,与普通宗室勋贵子弟一起上学,一起定期训练就行了,也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朱靖垣其实并不比其他皇子、皇孙聪明太多,但是他却有上辈子的二十多年学习经验加持。
虽然早期没有恢复记忆,但是仍然懂事特别早,四岁就直接开蒙,学东西还特别快,刚满十五岁就毕业了。
如果是集体学校,就算是隔一年就要跳一级的学生,每次也有一年的时间,跟同班同学互相了解和认识。
但是大明皇子、皇孙的教育是个性化的,学习速度不同的学生,根本就凑不到一块儿去。
对方也并不知道,昨天晚上宫里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朱靖垣已经是预订的亲王了,只是相关手续还没办完。
所以双方也就和平时一样,和普通的不太熟悉的亲戚一样,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就各走各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