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霞饮景,凉爽的秋风吹散了暑气。
并州城里应季的瓜果渐渐多了起来,只需早些时候到集市。就能碰到周围果庄刚刚采摘送来的新鲜果子。
盛则宁带着竹喜也赶了个早。
“宁表妹打算过几日就回上京城了?”苏七郎见识到她这采买的劲,像是要带着几车的土产回去才肯罢休,不由好笑。
盛则宁捡起一只巴掌大的糖梨掂了掂重,口里无奈:“我娘说再不回去就随便给我找个人定亲,把我嫁了,我得回去哄哄。嗯,看完中秋灯会就回去。”
“你这个嘴比糖梨还甜,定然能说服小姑母对你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苏七郎这两年看盛则宁哄起苏家二老总是很有一套,要不然她也不可能在二老的纵容下‘蹉跎‘这些年。
毕竟她不是男儿家,即便拖到年纪再大一些也无妨。
想起那让人烦恼的婚姻大事,他又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这世上有哪位郎君能入得了你的眼?”
竹喜把洗干净的糖梨捧给盛则宁,神秘兮兮地对苏七郎道:“只怕难。”
“是不是太挑了?”苏七郎又忍不住笑。
盛则宁咬了一口糖梨,甜香的汁水充盈在唇齿间门,梨很甜,但是他们的对话却让她心情不够美了,她哼道:“谁说我挑了,我看七表哥就不错。”
苏七郎闻言连忙后退三步,摆手如摇扇,“千万莫拿这个说笑,受不起、受不起啊!”
“姑娘你不就是想找个任劳任怨的向导,好陪您云游四海嘛!”
出门在外两年,上京城的规矩都忘得差不多了,竹喜现在是姑娘爬墙她拆梯,毫无顾忌起来。
盛则宁也不生气,直接塞了一个梨子堵住竹喜的嘴。
“看破不说破,胜造十座庙,知道吗?”
竹喜咬着糖梨,乖乖巧巧地嘟囔了句‘知道了’。
随着市集上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嘈杂起来。
有叫卖楸树叶子、桂花枝的、有卖鸡头米的,还有卖桂花酿的……
但有一位老太的嗓门直接穿透这些声音,力压群雄,惹了一街的人都好奇看了过去。
“你说什么?——你是来找人的?”
在并州城的人都知道,这位蔡婆婆长着一副精明能干、百事灵通的脸,但是耳背得厉害,十有的外乡人在路上遇到她都忍不住会向她打听路,可是她热心归热心,就是经常听不清人说什么。
这不,对方说一句,她就要大声重复一句,就是没听清,她也能自己补全。
“哦!——是你喜欢的姑娘在并州城啊?你千里迢迢来寻她?可不得了小伙子!”
旁边的行人都不由笑起来了,为这位可怜的外乡人感到同情。
毕竟一位身高八尺的大好郎君在众目睽睽,朗朗乾坤之下,竟被蔡婆婆把私事全抖得干净。
好让人都知道了他是千里迢迢来找喜欢的姑娘。
盛则宁咬着糖梨跟在苏七郎后头,从这越来越拥挤的人群里头往外挪。
蔡婆婆扯着洪亮的嗓音,还在挽留道:“天可怜见的,别忙着走呀,婆婆定然帮你找!”
“老夫人,真不用了……”
一道低沉的声音传入耳,盛则宁明明都已经走过去了几个身位,可越想,这声音就是觉得很熟悉,她登登登后退了五六步,踮脚探头朝里面,望了一眼。
嘴里的梨,顿时都尝不出味来了。
那双总是克制压低的凤目,此刻正好抬了起来,瞳仁漆黑,像是带有珠光的黑珍珠,在早霞的灿光下,慢慢,亮了起来。
封砚?
盛则宁咀嚼了几下口里已经尝不出味道的梨肉,仓促咽了下去。
虽然已经过了两年,可封砚的样貌并没有什么改变,最多是多了一些威严和坚毅,像是一块打磨成型的冷玉,泛着一些沉淀过后的美。
忽见故人,盛则宁的脑子空了一片。
本该坐镇上京城的皇帝怎么会忽然就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并州城?
她莫不是昨夜睡下,还没有醒过来,尚在梦里?
“郎君?郎君?你看什么呢?咦——那边的姑娘生得好看啊!是不是就是郎君要找的……”
随着蔡婆婆的声音,四周的视线全汇聚到了过来,盛则宁感觉头皮轰得一下全麻了,即就垂下眼睛,想趁着无事发生,赶紧开溜。
看热闹看到自己身上来,这还是两年来头一遭。
偏偏封砚的声音紧随而来,将她抓个正着。
“则宁。”
两年了,他的嗓音还一如从前清润低沉。
这陌生的熟悉感让人茫然无措,可就像是人呼吸、蝉饮露,下意识的反应让盛则宁还是回过了头。
别在耳后的桂花枝被穿过的风刮了下去,顺着她披在肩头的一绺发往下坠,最后险险落到一只大手上。
带着金黄小花的桂花枝横在手掌之上,完好无缺,捧到她的眼前。
盛则宁并没有伸手去取,而是把视线从那只手上慢慢抬起,直到重新落到那张熟悉的脸。
他眉眼清冷,带着倦意与风尘。
月白色的直裰修身简单,将他的身形衬得更加修长挺拔,不看样貌,仅站在那儿的姿态就知道他风仪绝佳,必然出生名门。
所以千不该万不该,立在这个偏远的小镇集市中。
“您……怎么会在这里?”盛则宁发觉两人站的格外近,下意识后退了小半步。
秋风卷起两人的衣袂,撞在了一起,纠缠了一番才重新落下。
“我身体尚好……”封砚走上了半步,填回了两人之间门被拉开的距离。
就好像他已经不想再放任两人的距离扩大。
这句话说的是没头没脑,甚是突兀,在场中唯有盛则宁能反应过来,他回答的就是她写在信里,问文静姝的那句话。
——官家身体可好?
虽然盛则宁是想过试探,但也从没有想过为了这句话,封砚会跨越千里山河,亲自出现在她眼前。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门里,他似乎淡出了她的世界,可却又狡猾地留下了各种蛛丝马迹。
好让她想忘也忘不掉,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叫封砚。
不是已经放手,已经成全她了吗?
为什么还要来?
封砚将桂花枝重新插进盛则宁的发髻中。
“……只是很想你了。”
想到,只要一句话六个字,他就来了。
蓦然心口像是被撞了一下,盛则宁在仓促间门只能马上低下了眼睛,避开了那对她而言太过灼热的视线。
那样认真的目光,很容易让人误会他的话是出自真心的。
可是封砚从不会是那种剖开自己,让外人看清他情绪的人,当了皇帝更是应当喜怒不行于色。
他竟会想念。
他竟会直言想念。
要回到西府陪苏家二老过中秋节是盛则宁早就答应过的事,可封砚忽然的出现,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
自从并州‘偶遇‘他之后,封砚已经跟在她身后有两三日了。
若说他打搅了她,也不是。
封砚从来没有干涉她的出行,只是她走东,他跟东,她走西,他跟西。
苏家上下都不清楚封砚的身份,只知道是从上京城来的一位贵人,更是盛则宁口里的一位故人。
可这算哪门子的故人。
只要还长了眼睛都清楚他们之间门必然不简单。
还是苏家老太爷独具慧眼,一眼看出封砚不一般,让府中上下对他恭敬客气,这就给了他更多机会可以自由进出苏府。
毕竟贵客不好拦。
盛则宁本想和表姐妹最后去看一次灯会的计划也在外祖父干涉下破灭了。
“和她们去看有什么出息,你看这两年里你十四姐姐、十七妹妹都嫁了出去,就你还在这里杵着,眼下这么好的郎君你不要,那就别怪老头子把这个机会让给你其他姐妹了——你眼睛瞪那么大做什么?不乐意?不乐意你还不快去?”
老太爷当初有一眼相中盛二爷这个乘龙快婿的好眼光,在看人这方面他自诩错不了。
“这两年里,你也见过不下数十个有才有德的郎君,就庞太师那孙子,我瞧着也很好嘛,你也愣是喜欢不上,我还以为是你太过挑剔,谁知道你在上京城还有这样的……见过这位郎君,我方明白你为何挑剔了,罢罢罢!你快领走吧,再迟些,你的姐姐妹妹可要坐不住了。”
“我没有……”
“什么没有,是没有挑剔,还是没有和那连名字都说不得的贵人有关系?”
“……”
盛则宁被苏老太爷呛得一句反驳都说不出口。
姜还是老得辣,这话虽然让盛则宁不舒服,但又让她不得不反思起来。
封砚的忽然出现,的确搅乱了她的心思。
就好像好端端的一潭静水,莫名其妙被投进了一粒石子,水面荡出了涟漪,再无平静可言。
她不想成婚,不仅仅是因为不想失去自由,还是因为……
她再难像当初喜欢封砚那样,再孤注一掷地喜欢别人了。
西府的中秋灯会是自傍晚起。
还没过酉时,太阳就落了下去,只有余霞在天边,黑夜逐渐漫了上来。
像是打翻了墨汁,染尽湛蓝天空。
环佩叮铃,盛则宁穿着一身枫叶色的秋裙从马车了钻出来,皙白的脸被四周灯笼朦胧的光照得柔婉静丽。
西府大街上的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只有特有的几个节日,西府的夜晚才能有这样的热闹。
“则宁。”封砚站在马车旁,向她伸手,想扶她下来。
盛则宁看了眼左右,随行的人都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唯一的车夫也早就跑到前头,拉着马缰看也不敢往他们身上看。
“不劳烦郎君。”盛则宁提着裙子自己就从车梯上下来。
出门在外,他又是隐藏了身份,盛则宁只能以郎君称呼他。
这样的称呼无形中让封砚皇帝的身份在盛则宁心里变淡了。
恭敬少了,随意多了。
封砚自然地收起手,并没有因为被驳了好意而有半分伤容。
“那走吧。”
盛则宁余光打量了眼封砚今日的装束,渐染的雾霞色,就像是像是天海一线上曈朦的天。
未带发冠,只用了一条丝绦系发,长带藏于墨发之中,犹如飞墨里一条翻江倒海的银鱼,在秋风里起荡。
任谁也想不到这样随性漫步在西府街头上的一位郎君,竟就是掌权天下的大嵩皇帝。
“……好。”盛则宁硬着头皮应下。
她与封砚头一个正正经经逛灯会,居然隔了四年,还是在两人都不太熟悉的西府。
盛则宁虽说在这里住过几个月,但属于半熟不熟的程度,没有苏家人带路,她这个不记路的人,很快就带着封砚一道迷失了方向。
本来两人就许久未见,互相之间门都有了些生疏。
情也好,怨也罢,早已经被时间门磨得苍白了颜色,淡去了痕迹。
这灯会逛得闷声不响,甚没意思,盛则宁索性就停下脚步,扭头对封砚道:“不如叫郎君的护卫出来,把我们带回去吧,我……”
因为是突然扭头,意外地就撞进了封砚看向她的视线里。
如此正正好,就让人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从刚才起,就一直盯着她看。
犹如那守株待兔的农夫等着一只自投罗网的兔子,撞进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陷阱。
不过他是个不太称职的‘农夫’,视线相撞的那瞬间门,他竟是面容紧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