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想来,大顺军拿下京城后,除了最初几天对出城的人搜查比较严格,后面各大城门进出就比较容易了。
倒是在刘宗敏开始拷饷后,为了避免大明降官、勋贵溜走,各个城门对出入城者的排查才又严格起来。
郝光明通过手机听到几人的谈话,却是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等查了些资料,他就通过蓝牙耳机对朱媺娖道:“我们这边历史上的记载,吴三桂是抗拒入京拜见李自成,叛意明显,李自成才决定率领大军讨伐吴三桂。
却不想,两军与一片石交战时,忽起大风,飞沙走石,风向不利于大顺军。
清军这时突然从关内冲出,与关宁军共击大顺军,这才致使大顺军溃败。
怎么到了你们这边,直接就得到了吴三桂降清的消息?”
朱媺娖听了心中一动,当即问李岩,“李自成是如何得知吴三桂已降清的?”
李岩道:“不是殿下您之前说过,吴三桂会叛顺降清吗?因此我早已提醒闯王,小心吴三桂降清。
后来闯王买通了关宁军的几个人,让他们盯着吴三桂,这才获知吴三桂与清军已勾结颇深。”
朱媺娖听了不禁奇怪道:“李自成既然知道吴三桂与清军勾结,还敢率军前往山海关与之决战?他难道不知关宁军与清军战力有多强吗?”
李岩听了一叹,道:“我也就此事劝过闯王,奈何闯王不听,只是准备多带些兵马。
原本他是想带领六万精锐以及二十万辅军。
如今却准备在京城只留高一功所部以及负责治疫的孩儿军及我部,其余军队全部带走。
如此一来,其所携带精锐达到了八万,辅军更是达到了三十万。
闯王认为,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即便关宁军、清军联合起来,他也能一战胜之,介时整个天下都可传檄而定。”
听李岩说完,郝光明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评判李自成的决定了。
李自成膨胀了是肯定的,但究竟有多膨胀却很难说。
因为郝光明也不知道这一时期的大顺军精锐和关宁军战斗力相差多少。
在以前李自成所部还是流寇时,随便一支边军就能撵着他们漫山遍野的跑。
但那时流寇既没有多少作战经验,也没有什么装备,单兵素质还超差,被边军碾压是理所当然。
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流动作战,如今的大顺军精锐都是有着多年战斗经验的宿将老兵。
其装备因搜刮了诸多城市武库,也比之前强了很多,甚至比一些大明官军的装备都好。
所以,这一时期大顺军精锐和关宁军、清军的战斗力即便有差距,也应该是有限的。
后来大顺军余部在各种反击战中与清军斗得各有输赢,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何况还有三十万辅军——这辅军可不只押运粮草辎重的民夫,还包裹大顺收降的各部明军、流寇,这些人战斗虽弱,但绝非没有一战之力。
大顺的八万精锐加三十万辅军,兵力比历史上多出了近三分之一,这倒真让即将到来的一片石大战结果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不过郝光明在对照后世的诸多史料和明末的人与事后,已经明悟一件事。
后世某些史料上的记载未必真实,尤其是清朝官方与文人的记载,值得商榷的地方更是多不胜数。
所以,李自成是否还会在一片石战败,又会由于怎样的原因战败,还很难说。
在朱媺娖、李岩以及郝光明都在为李自成率军与关宁军、清军决战的举动而沉思、皱眉时,红娘子却是飒爽一笑。
“你们都愁眉苦脸地做什么?闯王多带兵去打吴三桂和鞑子,不论胜败他们都能多杀伤鞑子,也更方便俺们离开京城,这不是好事吗?”
听见这话,朱媺娖、李岩眉头都舒展开来。
虽然李自成的选择让未来增添了些不确定性,可短期来看,这对于他们来讲确实是好事。
朱媺娖吐出一口气,不再纠结于没找到三位兄弟的事,也不再忧心李闯与吴三桂、清军决战的胜败。
她想到就将离开京城,前往四川,忽然想起了崇祯所交代的一件事。
于是对李岩、红娘子道:“明日我想去通州码头一趟。”
红娘子听了而好奇,问:“公主去那里做什么?”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0452&cid=8047680&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