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都督请留步 > 正文 第467章 没分过手,怎会知道前任的好(8000字大章节)

正文 第467章 没分过手,怎会知道前任的好(8000字大章节)(第2页/共2页)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险些误我大事!”

贺拔岳顿时觉得达奚武的良心已经坏了!

他一把抓过地图,只见这是一张局部的地图,不拿去核对,还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的。

“说吧。”

贺拔岳无奈叹了口气,让达奚武赶紧的交代。

“主公,蒲坂东北,闻喜以北,有一山名为玉壁。此处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在此地筑城,则平阳之兵无法继续南下,河东郡唾手可得。”

“此事当真?”

贺拔岳不顾形象的将酒杯仍在地上,霍然起身。

他和苏绰二人面面相觑,若是刘益守所言为实,那么在玉壁筑城,便可以挡住高欢,这样足以安定那些河东大族的心!

而且现在正好是高欢没有防备的时候,可以一边派人去玉壁筑城,一边给河东大族许以盐利,双管齐下。

有这些作为依托,关中暂时的困难,也就不再是困难了。

“走,回城!”

贺拔岳雷厉风行,他决定找几个熟悉地形的本地将领询问一下,玉壁山这个地方,到底适不适合筑城,还是需要去实地考察一番。反正,看地图上的位置,似乎离蒲坂也不太远。

回蒲坂后,贺拔岳找来李弼、长孙俭等人,商议军务。果不其然,对河东地形熟悉的长孙俭就说,听过这个地方,而且地势险要。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派人去实地勘察一番比较好。于是贺拔岳派遣长孙俭、韦孝宽、达奚武等人,带着几十个信得过的亲兵,轻车简从的去玉壁山查探地形,顺便在河东一线四处探查一番,看是不是还有别的隘口。

与此同时,贺拔岳还让苏绰亲自出马,去游说河东世家,双管齐下,向河东世家“借粮”,以河东的盐池作为担保,这些粮食,将来都会“折现”变成盐。当然,这也是刘益守在信中告诉贺拔岳的。

一时间,战乱刚刚平息的河东郡,又有凶猛的暗流在台面下涌动。

……

自从上次出兵晋州回来以后,高欢就对娄昭君很冷淡。一方面是他新纳了很多妾室,女人太多忙不过来;另外一方面,高澄会瞎了一只眼,娄昭君在其中也有些间接的责任。

这种事情,娄昭君心中有气,认为是斛律金的儿子射瞎了高澄,而斛律金是高欢的手下,要随军出征,也是高澄自己要求的,这件事的责任怎么也轮不到自己。

而高欢则认为,自己出征在外,娄昭君没有管好这个家,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

两个人心中都有气,高澄眼瞎这件事,又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毕竟,这终究是一本乱账。

如今高欢跟娄昭君都是分房睡,有那么多妾室,总是跟娄昭君一间房也不太好。更主要的是,如今高欢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娄氏的势力已经变得稀薄,他不想再看娄昭君脸色行事。

这天,高欢已经准备回卧房睡觉,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打开门以后,发现进来的是娄昭君,于是将对方引进来落座。

两人行房,一般都是去娄昭君的卧房。如今身怀六甲的娄昭君来找高欢,显然不是为了下半身的事情。

“阿郎,妾身收到的斛律金写来的信,不知道要如何处断,还请阿郎过目。”

娄昭君将斛律金让人代写(他本人不会写字)的信递给高欢。

后者一目十行的看完,心里有数了。

在信中,斛律金先是说这次高澄被斛律羡射瞎,令人痛心疾首。

高王对斛律氏甚厚,本应将这竖子送到邺城治罪。但不肖子斛律羡早在几年前就已被逐出家门,不在族谱。如今对方身在江南,斛律氏也是鞭长莫及也难以惩治。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将其五花大绑送到邺城给高王治罪。

同时斛律金还暗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将来若是高澄继位,若是旧事重提,斛律氏要如何自处,也是难事。

到时候高王无法主持公道,斛律氏亦是不想背叛高王,但高澄若是一意孤行,非要秋后算账,到时候就算斛律氏可以引颈就戮,恐怕麾下部曲也难以控制。

事已至此,要如何处断,请娄娘子好好想一想,规劝一下高王与世子。

看完信,高欢回忆了一下斛律金写给自己的信,内容比较类似,也就是联络感情的成分更多些。

唯一不同的则是娄昭君的信中,斛律金已经把高澄的事情挑明白说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再简单不过。

很多话不能直接跟高欢说,那样显得像是在逼宫。写给娄昭君,语气更委婉,更像是儿子出事了,写信给母亲,陈明利害。

“斛律金这是在建议我替换世子啊。”

高欢叹息说道。

娄昭君也没想到高欢居然这么直接,一时间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叹息。

“既然是斛律金问你,夫人以为如何呢?”

高欢不动声色问道。

“阿澄其实也没有犯什么大错……”

娄昭君小声说道,似乎有些底气不足。主要是上次高澄偷庶母的事情,把娄昭君的威严都扫到地上去了。如今又是这档事,总是会让人感觉高澄这个人不怎么靠谱,总是喜欢瞎折腾。

“与庶母通奸的账,我还没跟他算呢!”

高欢猛的一拍桌案说道。

“阿澄那时候是被冤枉的……”

娄昭君哀求道。

其实高欢也知道那一次高澄是被冤枉的。

高澄和郑大车通奸是真,但被人捉奸在床是假。也就是说,别人指认的那一次,高澄是被冤枉的,但若是谈到他跟郑大车的关系,似乎并没有冤枉他。

“不用再说了。换世子,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能斛律金说什么就是什么。”

高欢不悦的微微皱眉。

娄昭君没有说话,因为她知道以高欢的脾气,如果没有起换世子的念头,根本就不可能提这件事。既然是提了,那就是有换掉高澄的念头。

“但是,阿澄这个做兄长的,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又是偷庶母,又是喜欢搞出来一大堆事情。万一有一天出事,也不能不防着。”

绕了大半天的弯子,高欢终于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娄昭君恍然大悟,高欢这招,说好听点就是骑着马找马,说不好听的,跟海王养鱼一个套路。

先让高澄当世子,同时培养其他几个嫡子,为继位做准备。

如果高澄可以当得好,那么后面的那些操作就只当是喂狗了的,不必再提。

倘若高澄不成气候,一点长进也没有,那就把他换掉,然后从其他的嫡子里面再选一个合适的。

这种套路说复杂也复杂,涉及到将来谁当皇帝。可是要说简单,倒也真的十分简单,古往今来,例子无数。

“阿郎这么想么……那谁合适呢?”

娄昭君一脸疑惑问道。

她后面生了高洋、高浪,如今又怀上了,这一胎肯定是不用去考虑。高澄不选,后面两个选谁好呢?

“此事从长计议吧。至于斛律金的信,夫人可以直接回复,此事不必在意,战场刀剑无眼,这么说就可以了。斛律氏屯扎幽州,已经尾大不掉,目前还是要稳住阵脚。”

高欢沉声说道。

高澄的眼睛算个啥,曹操折了曹昂典韦,不也捏着鼻子接受张绣的投靠么?

斛律金在幽州,更北面就是柔然,当然需要他在那边安安稳稳的不搞事情才行啊!

如今的局面,高欢也是一头包,他可没高澄这么作,看谁不爽就搞谁!

“如此,妾身这便回去歇着了。”

娄昭君对着高欢一拜,随即退出了房间。

心有所感,高欢吹灭油灯,起身在霸府内闲逛。他悄悄来到嫡子高洋的卧房,就看到这位平日里不怎么受娄昭君待见的次子,正在油灯下读书。

看到高欢进来了,高洋刚刚想变脸,却见高欢摆了摆手道:“你平日里颇为藏拙,为父都知道,父子之间,不必伪装。”

见自己的小心思被高欢道破,高洋这才拱手行了一礼,低着头坐好。

“为父问你,若是要治理国家,要如何行事?”

高欢不动声色的问道,这个问题问得太大,太过于宽泛。

“回父亲,修刑律,用重典,提拔新人,以法度惩治旧勋贵,扶持新贵人。”

高洋回答了一个让高欢感觉匪夷所思的答案。

“此话怎讲?”

高欢面不改色的问道。

高洋才十多岁,城府远不及**。他如实答道:“父辈勋贵,恃宠而骄,难以驾驭。不如用刑律将其掌控遏制,扶持新贵对抗旧人。”

高欢默默点头,不由得高看了高洋一大截。用新人遏制旧人,以旧人约束新人,互相角力,皇帝居中调和。此乃权术王道。

高洋这么小就已经深刻理解了这一点,真是孺子可教。

“夜深了,早点去歇着吧。”

高欢拍了拍高洋的肩膀,转身便走。

……

寿阳城的书房内,王伟拿着最新的战报给刘益守看。

彭城、下邳一线,宇文泰悄悄将那些不堪战的郡兵,撤回了后方的宿豫、睢陵附近修整。一方面是因为刘益守告诉他自己已经有了新计划,主战场可能不会在彭城一线了。另外一方面,也是试探魏军的动向。

果不其然,高敖曹的人马对此毫无反应!这帮人根本就没想着要在春夏之际跟梁军交战。

从南面开始的北伐,若是要取得“阶段性成功”,必须一口气从两淮出兵打到洛阳,全部占据黄河以南,这才算是阶段性成功。

绝对不能打到一半就停下来,否则绝对挡不住北方而来的反扑!

也就是说,在中原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没有意义的。从黄河南面的荥阳到徐州的彭城,这是第一段,从彭城再到淮河北岸,这是第二段,从淮河以南到长江以北,这是第三段。

北攻南,可以一段一段的打下去,占领一段巩固一段。南攻北,则需要一口气打穿。

魏军的如意算盘,就是春夏秋能拖就拖,并不担心南面出兵多占几个城池,反正到从秋季开始,北面就会开始反攻。刘益守看透了高欢的谋算,所以一直按兵不动。

“主公,高欢似乎没有出兵的打算啊。”

王伟桌案上的信件整理好以后,沉声说道。

“彭城以南有铜山,还有铁矿。彭城与下邳都是背靠泗水,良田亦是不少,高欢若是想南侵,彭城乃是桥头堡,他不可能不想要。”

刘益守满脸的不相信。

“而且高澄这次被射瞎了一只眼,窦泰被阵斩,高欢确实不可能不当回事。”

王伟微微一笑,随即苦着脸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的斥候和潜伏到北方的密谍,打探的消息,确实是魏军没有出兵的动静。

没有大军的调动,没有粮草的调动,朝会也没什么新意。”

王伟说的是事实,作为制定策略的人,不能什么事情都是靠“我觉得”“我认为”,一切要以实际为准。决策是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高欢这可让我苦恼了啊。他不来,我倒是不方便去北方打他。”

刘益守摸摸头,有些无奈。自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结果高欢根本就不给面子,这些准备的东西都用不上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学陈庆之一样,一口气打到洛阳!

但是现在,很明显没到那个火候。

到时候若是全面北伐,必须要出大力气进行全国动员。而现在无论是社会的风气,还是中枢朝廷内外的氛围,都不足以让刘益守逆流而动。

“主公,您之前说的那个什么温室大棚,属下已经弄好了,请随在下一起来看吧。”

贾思勰急匆匆的冲进书“”房里,也不顾王伟还在,拉着刘益守的袖口就走,显然是激动得不行。

“等下等下等下。”

刘益守站起身,疑惑问道:“棚子用什么做的,难道是琉璃?”

“不啊,用纸就可以了。”

贾思勰感觉很奇怪刘益守为什么会这么问,不过还是老实答道:“主公难道不知道,窗纸都是透光的么?”

“走,那就去看看吧。”

刘益守也很好奇,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温室大棚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