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直起了身子:“阿耶,您唤我?”
徐权麟上了车,徐宗文拉着大孙神神秘秘卖了个关子:“你十七叔有奏疏要上给你。”
徐元拓正色道:“十七叔有什么话直接说便是了,一家人不是生分了吗?”
三年前的那个夜晚,徐元拓早就听说了宣室殿的事,老十七和几个藩王联名拥立秦、晋二王,但是这个秘密他一直埋藏在心里。
“陛下毕竟是大宁朝的皇帝,臣虽然辈分上高一些但还是知道君臣之别的,这是臣为了大宁藩王们上的奏疏,事关国本请陛下一定要看仔细了。”徐权麟的话既公且私,不失礼仪也尽了臣子本分。
徐元拓接过奏疏,开始集中注意力,徐元拓开始就被奏疏上《迁藩策》三个字给吸引了,打开之后更是越看越着迷,有种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之感,一时间爱不释手。
“这《迁藩策》乃当世之《推恩令》,十七叔有大才啊!”徐元拓不禁拍案叫绝!
徐权麟有些心虚的地望了一眼老爷子,得到鼓励之后他才心安理得答道:“这都是臣的一片赤子之心,希望能解君忧。”
“照此解决,百年之后大宁疆土将会增加数倍!”徐元拓想到的也是周代的分封制,只不过周朝是封功臣和宗室,宁朝只分封宗室。
“你要怎么做咱都支持。”徐宗文将这个流芳千古的机会交给了大孙,他自己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
“咱会召诸王回京,然后由你宣布《迁藩策》施行,谁敢不从那只能废封邑、降年封、夺护卫了,实在不行让锦衣卫提供一条罪名让御史弹劾,直接除爵。”徐宗文狠了狠心,大宁百年大计绝不能毁在一个不肖子孙身上!
“好!多谢阿翁成全。”徐元拓已经知道了《削藩策》根本不是老十七献的,而是祖父是在借老十七之名而已。
半月之后,二十位就藩的亲王全部回京,加上鼎文帝七王,二十七个亲王被徐宗文叫到了供奉先祖的奉先殿内共同起誓。
凡徐氏子孙,不可互相杀戮,各迁藩于外的诸王可以自称亲王、皇帝,但属于宁朝宗藩,不得违背宁朝皇帝的诏命。
诸王之国号可以自拟然后递交内阁、议会审批通过,录入宗藩。
诸王不得之间相互攻伐,更不能对大宁本土兴刀兵,否则视为谋逆,诸王有权共同弹压,攻入叛国之地的宗藩有权利瓜分其国土。
诸王所征服的土地皆属于诸王及其后代子孙所有……
誓言总计九条,大多数规定了藩国的权力,划分了藩国义务,明确了藩国之君的责任,维护了藩国与宁朝本土的关系稳定。
二十七位亲王在徐宗文的见证下歃血为盟,由史官记录。
之后,徐元拓便命内阁、枢密院和六部派人与诸王联系接洽,安排详细事宜,诸如诸王迁藩立国所需要的护军、医生、教师、向导、工匠等,耕牛、马匹、牲畜、家禽等,或是药品、农具如何拨付,所需马队、船队、驼队如何调度。
诸事繁杂,朝廷忙了大半年才彻底解决了迁藩所需。
长乐四年春二月初二,诸王再次返京告别大明皇帝,三月出发迁藩。
武赫系诸王二十位大多分封塞外、辽东、交州和西域偏远之地,鼎文系六王分往夷州、海上诸岛。
长乐系诸王计划分往广州以南的海域……
长乐十年(公元440年)春,徐宗文在邺城大明宫内重修铜雀台。
完工后的铜雀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数十里之外都能闻到其芳香。
徐宗文在台上摆酒设宴,诏在世的武赫旧臣举行大宴,席间再一次吟诵了那一首《破阵子》,诸臣听闻无不落泪。
也就是这一场大宴,徐宗文攥着酒爵躺在胡床上寿终正寝。
这一年,徐宗文七十六岁。
长乐帝徐元拓闻讯率在京文武宗室、后宫赶往邺城为大明皇帝举哀。
同年,长乐帝为祖父武赫帝亲书神碑,并上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
邢国公刘裕、滕国公张守仁、莘国公张守义三名老臣为首的二十位武赫旧臣得到大明皇帝驾崩消息之后不约而同在家中自裁,并留下遗书殉葬帝陵。
侥幸在世的北伐军将校们从各地奔赴洛阳神陵,他们不顾劝阻全都在徐宗文神陵的享殿之中自戕,请求殉葬神陵!
长乐帝大恸,下诏厚葬于神陵陪葬,并厚恤殉葬将士家人,下令再不许百官殉葬,然不能止。
……
全书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