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面故事的专栏,《灵云》邀请了杂志社最有号召力的作家替梁立宵写了一篇出道以来的经历。同时配上了另外三幅照片。
其中凭栏望水那幅,整张照片静中有动。静的是坐在栏杆边身着白色休闲服的他,动的是微皱的青绿色池水和他那双深咖色的波光粼粼的眼眸。那双满含温情的眸子折射出了比池水更为动人的柔波。
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远隔千年时空,难抵内心呼唤,跨越古今,神归昔日”再一次点了“宜古宜今”的题,配的照片是梁立宵临出寺院大门回望寺内的那幅。
照片里,梁立宵侧身回望,微眯的眼狭长而有神,配上似蹙非蹙的眉,微抿的唇,一种一眼万年的宏阔和贯穿古今的淡淡忧思瞬间鲜活起来。他仿佛真的是从历史中走来,却物是人非,记忆中一切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挽留不在,空余叹息。
本来《灵云》的销量就大,不料趁着《谈笑静胡沙》的东风,这期的销量竟然硬生生提高了三成。
孙梅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得意地拨通了宋玉成的电话。
“快来看!”小罗气喘吁吁地冲进公寓。
正在讨论接下来要接什么工作的两人吓了一跳。
“发生什么事了?”梁立宵问。
小罗一阵风似的卷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杂志。他摊开杂志的封面,兴奋地说:“登出来了!”
“嗯,当初不是说好等剧开播了登嘛,怎么这样大惊小怪。”梁立宵接过杂志递给王斯竹,然后起身去倒了一杯水,递给小罗,说:“快坐下喘口气,喝杯水。”
梁立宵坐中间,小罗坐在他的左手边,三人并排坐在沙发上。
王斯竹先看了封面,又翻到讲梁立宵的那几页认真看了。
“把我写得怎么样?”梁立宵问。
王斯竹把杂志递给他:“你自己看。”
等他看完,王斯竹问:“满意吗?”
没等梁立宵开口,小罗笑着说道:“被夸成这样,能不满意吗?”
梁立宵点头承认:“这倒是。”
小罗接着说:“你们不知道,这几幅照片的网络留言和下载量疯了!”说着掏出手机,打开网站,指着屏幕说,“喏。”
他又打开新的网页说:“而且粉丝们的评价超高,你们看。”
王斯竹接过来,念道:“没文化,只能用‘帅’形容;直承魏晋风雅;绝对可以去演兰陵王。”念到这里,她把屏幕凑到梁立宵眼前,“看,还配了一幅你在《谈笑静胡沙》的剧照。”
没等她接着往下念,梁立宵一把抢过手机,说:“得了啊,再念下去我真要无地自容了。”
王斯竹和小罗见他耳廓都变得粉红,也就没有接着闹他。
“今天下午我们去谈一部戏的合作吧。”王斯竹把话题绕回小罗来之前。
梁立宵沉默良久,才问:“这样一直接戏不太好吧?”
“你觉得影响你创作了吗?”王斯竹见他点头,接着说,“立宵,我老实对你说,我认为你在表演上的天赋是高于歌曲创作的。”
梁立宵听到这句话,不禁怔住了。他是本着对于歌曲创作的热爱,才和父亲起了争执,甚至不惜违背父亲的意愿毅然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但是现在,他却被告知,他其实并不是歌曲创作的天选之子。
如果告诉他的人是别人,例如父亲,他可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不过是父亲想要他听他的话,乖乖接受梁氏企业的手段;要是词曲创作的专业人士,他会产生一丝自我怀疑,但也绝不会急着全盘否定自己。
他会把自己的作品横向纵向与现在与以前的歌坛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创作歌曲的优点与不足。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能接受。
总而言之,现在的局面是他辛苦挣回来的,他不会轻言放弃。
但是,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斯竹!他知道,她不会害他。同时她也不会骗他。
也正因为如此,这句话带来的打击是难以言喻的。
小罗悄悄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人。
王斯竹正满眼担忧地看着梁立宵,她知道他在想什么。而梁立宵则双目呆滞,似乎陷入了一种痛苦而绝望的情绪中。
许久,梁立宵才转头看向王斯竹,问:“你是说我选错了吗?”
“立宵,”王斯竹整理了一下情绪,真诚地看着他,说,“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我想我需要再重复一遍我刚才说过的话——我认为你在表演上的天赋是高于歌曲创作的。”
梁立宵好不容易抬高的头又丧气地垂低了一些。
“你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