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你怎么啦,一句话不说,还一动不动。”
桂儿的叫声,拉回了思绪。大概脸上的表情太过戚戚了,吓到桂儿了。
这时候,一艘船靠岸,船上的客人陆陆续续下了船。十个客人中到有八、九个脸色发白,好些妇孺刚下船,就蹲在码头边呕吐。
那么一盏茶的功夫,好几位搀着来到茶楼。
店伙计见怪不怪,端上一碗热茶“喝一口咸茶水,漱漱口,过一会儿,就缓过来了。”
那些女子脸色发青,都撑不住了软倒在椅子上。在江上行船,的确是令人很不舒服的
不断有人向店家讨水漱口,店家也习以为常。捧过一杯热水,热茶让客人喝,只是这茶钱比别的地方要贵。
看着脸色发白的客人,眼睛一亮,站起来:“我们回家。”
快步上了车,两位姜家仆役护着回了家。
这一来一往,从早上天蒙蒙亮出发,赶回家已经过了晌午。
魏清源刚用过午饭,正休息。见魏芸儿急匆匆而来,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
“芸儿,行色匆匆,可是送行不顺利?”
“一切都好,王夫人和会宁姐已经乘船离去。”笑着点点头汇报。
“祖父,在码头,从船上下来的乘客,十个到有九个脸色发白,好多人在江边呕吐,有些还需要有人搀扶,到码头的茶楼里休息。”
“那是自然,芸儿没坐过,自然不知道其中的滋味。江上风大浪急上下颠簸,船舱里人多气味杂。身子弱的可受不住。”
果然如此,这样的话,在码头卖药的法子,应该还有不错的销路。连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魏清源。
经过药包设计等事情,魏清源早已不把魏芸儿,当成小孩看待,仔仔细细的听,边听边不停的点头赞许
“好主意,把药放到码头的茶楼,客栈去卖,卖得的钱给他们一部分,对他们来说那是无本的买卖,只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
我还提议利用回春堂的名号,在酒楼里设一招牌,贩卖常用之药。这样茶楼既得实惠,我们又有实惠又有名声。
魏清源点点头:“就这么办,明天就去码头的,找茶楼、酒屋的谈这件事情。”
低头想了想,又补充道:“祖父,芸儿觉得谈成后,还是立字为据,免得口说无凭。万一有心之人。知道了这件事,也照此做,恐怕就难了。”
魏清源一愣,看着魏芸儿,惊喜万分:“芸儿想得周到啊!如此就可以长远做生意了。了不起!”
害羞得抬不起头,此刻要懂得藏拙了。
不出几日,魏清源就和码头上的酒楼茶楼达成了协议,立了字据。将回春堂的常备药放在那里售卖。
让人想不到的是,码头上过往的人对常用药的需求,比住在城里的人更为迫切,再加上回春堂名声尚好,十分畅销。
虽然常用药本小利薄,但架不住量大呀,靠着卖常用药,让回春堂利润远远高于以前。这下魏清源可高兴坏了。
魏清源更多番打点,去准备药材。用心研磨,还根据做坐船客人的特点,制了几种提神解乏的药丸,这下销路量是更好。
真是有人流的地方就有商机,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半个月过去。
魏芸儿已及笄。魏清源觉得不便再到学堂学习,在家中好好学习医药,他也严加指导。这几次的药包实践,他觉得医理药物的学习对孙女更有帮助。
魏芸儿平日里。除了刺绣、看书、学习药草。剩下就是经常去姜府串串门,和姜婷玩了。俨然是闺蜜情深。
这一日在家学乏了,想起魏清源经常到码头。一来一回就得一天,生意好是好事,乐事,毕竟上了年纪,终归也有些累。
就准备去杏花楼,买几样魏清源喜欢的菜,给魏清源补补。
这一年来,特别是经历了寻人,及笄礼,回春堂的药包等事情后,再也不只把魏清源当成魏芸儿的祖父看待。
这是一个舔犊情深,一心一意为孙女打算的祖父,也是我要辅助的一位长辈。
作为魏芸儿唯一的亲人,现在真的把他当做一位家人。
天气渐暖,正值三月桃红柳绿之时,路上的行人衣衫渐薄,逛街的人比冬日多了好多。
和桂儿坐着老钟的车来到大街上。让老钟驾车到杏花楼等。
我和桂儿上街逛一下,买点东西。回来的时候,去杏花楼买菜,再一起回家。
天气暖了,想给魏清源做一件春衫,就去瑞永祥买布。经过延生堂时,恰好胡掌柜带着两位伙计,从店门中出来。
“这不是魏掌柜的孙女吗?”胡掌柜走到面前,笑着打招呼。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人家都说了,也伏身行一礼。
“胡掌柜好”。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