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准知道结果是这样,赵佶还指望他来解决江西难题,所以才有恃无恐的认错。
“谢圣恩,臣必定谨记于心,不敢再犯。”
“平身吧。”赵佶伸出右手虚空一拖,表达对李彦的尊敬,接着道:“太傅没来时,他就已经都招了,你还有要补问的吗?如果没有,就押去大理寺吧。”
都招了?
李彦心里一紧,接过供状仔细阅读起来。
待看完,李彦才稍稍放心,虽然蔡京把军队的数量,藏匿地点,武器配备,将领名字等,都说的很详细,但并有提到蔡喵喵。
“官家,臣没什么可问的,可是八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人不能放任不管,朝廷必须立即接手,时间一长难免生出反叛心里。”
“这也正是朕担忧的事,太傅有什么好办法吗?”赵佶问道。
李彦用余光瞟一眼殿内众人,有政事堂的杨若冰,还有大理寺的官员,户部,兵部等等也都俱在,虽然人数众多,却皆是低头不语,俨然置身事外,都在观察局势动向。
“臣以为平叛不如招安,将这八万人编入官军,再让他们北上攻辽,才是上策。”李彦道。
“此办法固然好,可他们会同意吗?”
未等李彦开口,杨若冰向前一步,道:“官家,既然太傅能说出办法,想必也有应对的策略,为何不让太傅去试试?”
李彦心里冷笑一声,看来杨若冰下定决心要脱离自己了。
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把李彦支出京都,江西距离汴梁少说也有二千多里,一来一回最少也需要月余,他足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拉拢人心,组建杨党。
二来,江西现在情况不明,李彦没准招安不成反被杀,这种结果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很大。
虽然李彦瞬间就识破杨若冰的计谋,却没有出言反驳,因为他还在权衡利弊。
如果去江西能把八万大军收入自己麾下,那就不亏。
到那时,随便杨若冰在京都如何折腾,李彦完全可以无视掉。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朝堂上的夺权不足为虑,反而让李彦惴惴不安的是手握禁军兵权的虞侯。
要是能把虞侯也带出京都……
赵佶听完杨若冰的话,心生质疑,问道:“太傅真有应对策略吗?”
“回官家,臣心里确实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李彦道。
“太傅不妨讲出来让众卿家一起商议。”
“是,臣觉得去江西不能臣一人去,还需要一员大将压阵。俗话说,先礼后兵,臣先带着军饷去劝他们招安,如若没谈成,便可直接出兵围剿,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哎……朕实在不想看到内战发生,可现在也只有一个办法了。”赵佶唉声叹气道。
“官家,此一战必须速战速决,所以要用精兵,而且还要有一个万人敌的大将军,不止能起到震慑作用,也可事半功倍。”
“太傅可有人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