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看来还得打吴月娘的主意。
来昭一死,剩下孤儿寡母的量她们也守不住偌大的家产。不要说守家产,吴月娘能不能保住自己都不一定,李知县对她可是垂涎三尺。
反正自己不争,也会被别人的夺走,至少落到自己手里,不能亏待了那对母子,这何尝不是一件功德。
李彦自我安慰,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这样便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没有办法,在这么一个社会环境,你不吃人,就被人吃,鲁迅先生早就说过这个道理了。
太阳已绕至身后,温度降低,阳谷县的百姓们开始活泛起来。哪怕日子过的再艰苦,也难抵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在夹缝中生存了千年,这个民族早就练就了至高的忍术。
所有的黑暗,腐朽,不公,压迫,只要还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且乐着呢。
百姓如此,朝廷也一样,根据玳安记忆,李彦对大环境也略知一二。
宰相蔡京牵头贪污,下面的官员们还能有好?
内有方腊,梁山等起义军,北方有金、辽强敌,南有大理国,西有吐蕃,内忧外患,何尝不是身处夹缝。
而当今天子宋徽宗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即便是李彦这种学渣,也曾耳闻过这位艺术家皇帝的一些事迹。
反而言之,李彦前世的老家在东北,也就是今辽地所以什么民族大义,他完全感觉不到,甚至还有种想回老家看看的冲动。
当然,也只是想想罢了,毕竟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而且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还是半野蛮状态,没有文明,就不能讲道理,孔子都不敢去,何况他李彦乎。
不作死就不会死,李彦有自知之明。
翠云楼依旧欢歌笑语,楼上楼下嬉笑声此起彼伏,窑姐儿们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热情,客儿们从迈进那道朱门开始,便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每个人都身处在真实世界的幻境里。
只有李彦不同,正好与之相反,他是身处于幻境里的真实世界。
真真切切的感受着这里的好,这里的坏,体会着庙堂的高,人心的险,他可以清楚的看到面具后面一张张狰狞的脸,所以他是孤独的。
孤独中寻找着快乐,李彦点了支小曲,与歌姬隔着珠帘对坐。
款动丝弦,莺莺的歌声响起: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
弦止歌尽,那歌姬微微施礼,李彦苦笑一下,唱的什么意思完全听不懂。
没文化,真可怕,听曲都听不出味儿来。但还是得装装样子,不能让人看出来,道:“好曲,好歌喉,不知词作者是何人?”
那歌姬恭敬道:“回大官人,乃清真居士,周邦彦。”
周邦彦?
李彦来了兴趣,道:“帮我把词誊抄下来。”
他心里想着,家有才女,还怕学不会英语……呸,古汉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