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买药的人有20位,都是现金,这一下子让陈夏又发了一笔小财。
把人送走后关上大门,看着大哥在那边数钱,陈秋和陈冬的眼睛睁得老大老大。
这是他们这辈子见过最多的一次钱,那可以买多少铅笔,多少棒冰呀。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一个念头:自己家不差钱。
陈夏看着眼前两个小财迷,笑着将一张5元递给了陈秋,
“给,这是你今天晚上的劳务费。”
陈秋是个好孩子,不会乱花钱,所以给她5元陈夏很放心。
再说了,14岁的小姑娘也该藏点私房钱了,积少成多,以后出嫁的时候也可能是笔巨款。
至于陈冬这个小屁孩,陈夏只给了他5角的零花钱。
就这,小男孩已经兴奋地哇哇大叫了,别的同学有个5分零花钱就不错了。他再笨也知道,5角是可以买好多零食。
就在陈家三兄妹一个个喜笑颜开,各自满意,这时候突然河埠头那边的后院门有人在敲门。
从这边来的人只能是坐船来的,陈夏过去打开门,就见到几个农民摇了一条船,装了好多大米过来换药。
170斤大米换6粒救命药,农民们觉得很公平,因为从市场价来说,他们其实是少付了5元,占便宜了。
还好今年农村人第一年丰收,农民自己家的余粮拿出来,不够再去借点,压力也不大。
但真要他们拿出30元现金来那就要命了,粮站的稻谷价才那么点,让他们自己挑着大米去城市卖,没这胆。
所以八十年代初农民手上是真没多少钱。
听到农民们不断夸奖他“仁义、讲究”,陈夏的脸红得你只猴屁股一样,实在太心虚了。
陈夏也不亏待他们,拿出一个大西瓜来,一刀拉开,每人分一块让他们自己吃。
这时候,有两个20多岁的农民把陈夏拉到了一边,神秘兮兮地问道:
“陈大夫,听说你收老物件?”
这两人,一个叫余阿狗,一个叫余前明,两人是堂兄弟,都是30多岁的样子,身上的衣服也挺破烂,一脸希望地看着陈夏。
“收啊,怎么不收,不过我只收老物件,假的我可不要。另外,如果东西太差我也不要,或者你们补差价。”
这也是陈夏在吓唬他们的,他又不是什么古董爱好者,哪懂什么古董的价值呀?
收些古董纯粹是想保值,等将来赚个差价,说白了还是投机倒把的一套。
“哪能呢,骗谁也不能骗陈大夫您呐”,
说着说着,余阿狗从怀里摸出一件用报纸包着的东西,余天明则去船里拿所谓的老物件了。
一层一层的报纸揭开来,最里层是一块手绢,打开手绢的那一刹那,陈夏只觉得眼前一亮。
一只晶莹剔透、翠绿欲滴的翡翠手镯出现在了他眼前。
陈夏脑子一下子有点当机。
哪怕他再不懂得古玩珠宝,但翡翠他是知道的。他前世的老婆、老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