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这时感叹:“确实是妙!”
他又回头看向房玄龄,笑道:“房兄,你我同为宰辅之臣,号称谋臣相才,怎么就想不出这等精妙的主意呢?”
这房谋杜断,号称李世民的治下谋臣之最,却没能敌过一个尚未及冠的皇子。杜如晦这番自嘲也不无道理。
房玄龄摇头感叹:“蜀王之才,岂是我等能及?他若为相,定是治世能臣!”
房玄龄不无感叹,李恪这主意的确算得上是万全之策。
这一来解救了百姓饥荒问题,二来又解决了战争的后顾之忧,三来又能挣得钱财土地。
这般面面俱到的思虑谋划,当真非世人能及。
以前只道蜀王谋略武力皆非常人,如今看来,其对治国之道,也极其擅长精通,实在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全才通才!
待房、杜二人说完,蜀王党众人纷纷拱手,齐齐向李世民赞道:“恭喜陛下,得此麒麟皇子,文武双全之才,日后定能辅助圣上,保我大唐山河永固,太平康乐!”
自己的儿子被这么一通夸赞,李世民也难得得意起来。
这时,却听长孙无忌开口打断:“众人皆夸赞蜀王解救幽州之道,某倒是认为,蜀王所提的第二部分,倒是极富勇武谋略,若依他所言,定能解决北方困境!”
长孙无忌夸赞李恪,这倒是奇事。
在场众人都已看过书信,自然知道李恪书信中的第二部分,正是破敌之策。
李恪在信中言明,他要挥军北上,直取高句丽。
这高句丽,是北方三雄中,兵力最强的一个。其麾下有三十多万人马,远多于突厥和薛延陀。
照李恪的说法,高句丽一灭,其他两国便再也不敢妄自动手,这联军不攻自破。
高句丽虽然兵强马壮,但其也有软肋,就是鸭绿江。
从高句丽挥兵南下,进攻大唐,必须要跨国鸭绿江。
但前隋三次东征,高句丽也并非毫发无损,当时打得也十分惨烈。据李恪所言,高句丽的船队,都已在前隋东征时,被尽数歼灭,直到现在还未重建。
这就给高句丽南下征战带来了隐患。
大军攻伐,必须要有粮草后援,但高句丽的船队未能重建,运送粮草就成了问题。
现如今,高句丽的粮草,都是通过跨江大桥运过鸭绿江的。
而李恪打算盯准这点,直切高句丽的运粮路线。
他准备等高句丽大军跨过鸭绿江,再占据鸭绿江畔的安市城。
那安市城乃是连接鸭绿江的重要节点城市,跨江大桥正是在这座城市修建的。
一旦占据安市城,敌军的粮草就运不到南方,大军一定会立刻断粮。
眼下正是冬季,高句丽大军一旦断粮,很快就会丧失战斗力,最终,他们会饿死在鸭绿江畔。
这一招,可谓精准至极,直接掐住高句丽的脖子,活活将其饿死。
而一旦高句丽战败,那突厥和薛延陀,两个只会打顺风仗的游牧民族,压根就成不了气候。
长孙无忌这时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