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常出经典语句的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等,代表作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北宋期间盛行此曲,乃至近代,还有许多文人以此曲作词,大概率是是宋代勾栏瓦舍里面备受歌姬们喜欢的曲目,换作今日的话语,则是ktv里面常被点唱的歌曲。苏轼和陆游是以此词牌名作词的大牌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表现精神方面颇具特色,不过在抒情方面,该词牌下的佳作,反而是知名度一般的作者所写的词更具有欣赏性,如与苏轼同时代的词人王观的词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李之仪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南宋状元郎张孝祥的作品也别具一格。该词牌下可读的作品众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特选三首作品以飨喜爱宋词的朋友,第一首《卜算子》作品,因其首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够惊艳,第二首是大文豪苏轼名作,第三首作品是南宋词人的代表作,除了苏轼广为人知外,若非深入研读诗词,王观和张孝祥可能鲜为人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留存于世的名作,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词作,在宋代,送别的佳作为数不多,或许是因为宋代时的送别好像不比唐代那么感伤,中学所学抑或课外赏析的宋词,显然没有唐代那样,送别作品可以是自成一派般的存在。由词题可知,该作是王观送别好友鲍浩然回浙江东路时的赠别词作,唐代的送别作品中,成为脍炙人口之句的,多半出现在作品的后两句,极少以首句惊艳世人的,而王观的这首词便是这样,喜欢这首词的朋友想必也是被其首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所吸引。首句翻译出通俗的话便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簇起的眉毛,汉语中习惯用眉如春山、眼似秋水形容女性容颜的惊艳美丽,作者在此词中反用了这些艺术手法,古人常以秋水比喻美人眼睛,形容女子容貌姣好时,言道眉色如望远山,比喻美人的眉毛为远山,如晏几道词作《生查子》首句写到“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一个人的容貌是否漂亮,其眉眼几乎占重要地位,尤其是素有心灵窗户之称的眼睛,夸人家眼睛好看,可能会让人容易亲近好感很多,曾经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赞美了女职员的眼睛好看,殊不知人家眉开眼笑,百分百的热情提供服务。拥有好看的眉眼,是很多女性的追求,天生不足则化妆补上,修饰眉毛、贴假睫毛,是女子妆容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毕竟好看的眉眼的确会让人顿生好感,书面语赞美女性朋友的眉眼,王观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拥有水汪汪眼睛的人,用此句来形容不为过。
词中“眉眼盈盈处“是指山水交会的风景地,还是指魂牵梦萦的心上人,抑或兼而有之,则需要结合作者与好友鲍浩然的境遇而定,不过就赏析这首词时,倾向于它有双关的意味,其一可能是好友鲍浩然前往真的山水宝地,前往山水秀丽般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其二是好友前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以表达处作者对好友送出的良好祝愿。古人送别的诗词不胜枚举,王维之西出阳关无故人,郑谷之君向潇湘我向秦、高适之莫愁前路无知己等经典诗句,无一不含有浓烈的悲情感伤成分,而王观不落前人写作艺术手法的窠臼,采取积极祝福的用语描写惜别之情。词的下阕,才刚开始送别春天,现在又要送君归去,表达了作者惜春和重友之情,在朋友和春天同时被送别之时,祝福友人到江南之地能赶上美好的春天,并享受春天里的风光,寓意非常美好,倘若前面的眉眼盈盈有蕴含“心上人”的意思,想必“赶上春、和春住”必有比喻祝愿朋友和心上人幸福的在一起的意图,全词贯穿一语双关的作用,而且比喻巧妙,写的妙趣横生,避免落入送别诗词的俗套,独树一帜的风格跃然纸上。
王观所处时代,有个影响大部分士大夫命运的事件,即宋神宗朝的“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该事件让朝廷形成有名的新旧两党之争,从王观的仕途履历来看,属于支持变法的新党。在宋哲宗时期,由奶奶高太后主政,是旧党主导朝廷政策,因此作为新党人物的王观受到牵连而被罢免官职,不过将人罢官去职总得有个合适的缘由,于是王观被朝廷以所作的词有大不敬之意为由罢免官职,同时代的苏轼也是因为词作被有心人理解成对皇家不敬及攻击新法而被贬官。历朝历代,对朝廷政策不满的人大有人在,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创作诗文抗议,拿至当代也是常见的事情,在官员隔离审查或双规时的新闻通告里面,常见妄议中央的话术,其本质就是对上层制定的政策不满,这在北宋新旧两党政治倾轧时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苏轼就曾因为写作或者妄议朝廷而被投入监狱百多天,幸运的是宋代无枉杀士大夫的先例。被关押在监狱里隔离审查,究竟仅仅是因为写作诗文对变法有大不敬之意,应有其它不为人知的缘由,总而言之,苏轼是幸运的,换作其它朝代,恃才傲物的苏轼不仅会被削职为民,甚至有砍头的危险。从监狱出来的苏轼,依然保持官员的身份,是相当幸运的,也是北宋朝廷对士大夫阶层宽仁的表现,早在苏轼之前的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著名才子苏舜钦因为一件小事被御史弹劾,本想息事宁人的宋仁宗拗不过御史们的坚持,遂不得不把苏舜钦削职为民,同比而言,苏轼仅仅是贬官下放至黄州安置,可谓是上帝的眷顾,好彩的是,苏轼在黄州期间迎来了他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苏轼在黄州期间所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的上阙描写的深夜院子里的景色,前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清氛围,也是为下两句幽人与孤影的出场作铺垫,用幽人与孤影两种描写孤寂的词,可见作者孤独寂寞冷的心境。早在苏轼被关押期间,曾经密切往来的同僚为防受到牵连,该撇清关系的撇清,该作切割的时候切割,此时的苏轼甚是无助,关押时候的他,应该是深刻感受到人情冷暖,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倾力相助之人寥寥无几。以团练副使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时,有微薄的官员待遇而无职权,并受当地官员监视,此时的苏轼,刚开始想必是心灰意冷的,殊不知曾经炙手可热的天选才子,如今却沦落到无职无权的罪官,曾经的傲气想必也被消磨的所剩无几,因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容易滋生幽人与孤影的孤寂感受。词的下阕,直接描写孤寂的心情,有恨与人省,即说没有谁能够理解他孤独之心,作者落寞的时候遑论知音了,就连朋友都离的远远的,自是孤苦难耐,情何以堪,尾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描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在寒枝之间来回,拣尽寒枝还不愿栖息,只好落宿在寂寞荒凉的沙洲上,度过寒冷的夜里,实际上是将孤鸿喻自己,作者把自己的心境借孤鸿的形象刻画出来,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具体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写作技巧。
文学界有个说法叫做“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被贬至黄州的苏轼,塑造了他人生中最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