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137 经销商(第1页/共2页)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苏长河找的经销商也不止谭国富一个。

他问许家茂:“有没有认识的人愿意干?”

许家茂眼睛“唰”就亮了:“有,有,有!”

他是京城本地人,亲戚朋友也多是京城人,虽然生活在首都,但亲戚朋友的日子也没宽裕到哪儿去。

尤其是他两个哥们,一个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弟妹三个,家里负担重;还有一个家里有个常年要吃药的奶奶,自己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废品站帮忙。

他们仨从小一起长大,一起闯祸,一起挨骂,说句实在的,比亲兄弟都亲。

许家茂运气好,抓住了机会,算是起来了,但他两个哥们的日子过得都艰难。

许家茂心里一直想着怎么拉拔拉拔他们,能进厂里肯定最好,厂里的工作比他们现在的工作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关键是厂里不好进,不从外面招人。厂里的工人要么是部队出来的退伍兵哥,要么是厂长他们老家的人。

而且就他听厂里那些兵哥们聊天所知,他们厂在部队上有名着呢,都知道他们厂工资高待遇好,基本上这边一缺人,那边立马就能把人送来。

据说因为名额不多,部队上还发展成了各连队比武,按名次分名额。

人家部队上争得那么凶,他能说分我两个名额?这不是虎口夺食吗?

许家茂就想着再找找其他机会,听苏长河这话,当即都不带犹豫:“哥,要几个人?”

听这话还能要多少有多少?苏长河失笑:“有几个人?”

“暂时有两个,都是我哥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很可靠。要是需要人手多,我再找找。”

许家茂知道厂长不是什么人都要的,像他哥、他嫂子娘家兄弟,他压根就没考虑。

就算他跟他们说了,他们只会怪他没出力,让他们干个体户。

“不用那么多人,先把两个可靠的带过来我看看。”

“行!”

许家茂当即就请了半天假,回去跟他哥们说。

他们三家,徐军家住在焦化厂家属院,陆学民家跟许家茂家一样,住在大杂院。

许家茂先去了徐军家,一进家属院,就看到徐军家大妹在楼上晾衣服,他仰头喊道:“露,你哥在家吗?”

“家茂哥,我哥不在,他去厂里替班去了!”

许家茂也不上楼了,他调转自行车头:“行,我直接去厂里找你哥!”

徐家父亲以前就是焦化厂的工人,许家茂小时候跟着徐军也常来厂里玩,他熟门熟路找到锅炉房。

大夏天,锅炉房跟前跟火炉似的,一靠近就一股热浪,许家茂抹了把脸,给其他师傅一人散了根烟,把徐军叫到一边说话。

徐军拿脖子上洗得发白的毛巾擦了擦脸,问道:“三儿,你怎么来了?”

许家茂在家里排行老三,在他们三人中年纪也是最小的,徐军和陆学民一直都喊他三儿。

许家茂看他脸上被熏得乌漆嘛黑,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得出水来,就皱眉:“军子,你怎么又来替班了?天儿这么热,你们那地方本来就热,再热出病来怎么办?”

徐军笑笑:“我都习惯了。”

哪儿是习惯,要是有别的出路,谁愿意干这个,又辛苦工资又低。

军子一开始接班,也是在车间里干活,都怪那次他多管闲事。

那天军子加班回去,听到小树林里有女同志喊救命,就冲进去救人,把那个流氓揍了一顿。

没想到那个流氓是厂里领导家侄子,反过来诬陷军子打人,那位女同志也改口,说不是耍流氓,是他们在搞对象。

事情反倒成了军子的不对,他也因为这事,得罪了厂领导侄子,被调到了锅炉房。

锅炉房的工作一眼望到头,在这里干的基本上都是临时工,也多是年纪大的中年人,就军子一个年轻人。

许家茂想想都来气,早知道当初军子就不该管那闲事!

但他也知道,依军子的性格,碰到这种事,让他假装没听见,是不可能的。

许家茂给他递了根烟,两人在树下蹲着,一边抽烟,一边说话。

许家茂说:“别干了,我这儿有个活,你要信我,就跟我走。”

徐军皱眉:“我这儿干的挺好,你别因为我们,丢了你自己工作……”

他是怕许家茂给他俩开后门,回头再连累自己。

“不会的,不是去我们厂里,是另一件事,也是我们厂长让我找人的。”

许家茂将经销商的事说了说:“军子,这事能干。你想想,高考刚恢复那会儿,那些人抢数理化丛书抢得多疯狂?就像咱家露,市面上要是有一套高考复习资料,咱能不给露买?”

肯定不能,要是书有用,就是省吃俭用,也得买。这可是高考,多考一分,从此以后,命运就可能不一样了。

“所以啊,别人家也是这想法!”许家茂抽了一口烟,“军子,你是知道我们厂长那人的……”

他压低声音:“我都觉得我们厂长是财神爷下凡,点石成金……你别笑呀,你就说一般人,谁能像这样,只用两年功夫,把厂子做这么大?这还不到两年呢,我们厂里的货都卖到国外去了……”

许家茂跟两个哥们有时候聚一聚,也说过厂里的一些事,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厂长,徐军虽然没见过他们厂长,但也不陌生。

可是他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他也没干过个体户,万一不成,厂里的工作也没了,不是两头空吗?

许家茂给他出主意:“你先别跟厂里说辞职,你请个长假,先试试,要是能行,就继续干,要是不行,大不了再回来。”

徐军想了想,点头道:“行。”

两人又一起去找陆学民。

他们三人中,徐军小时候他父母在,后来父母去世,家里好歹有一份工作。许家茂虽然爹不疼妈不爱,但是家里有一口吃的,怎么也能把自己糊弄饱。

就陆学民最惨,有爹有妈跟没爹没妈一样,爹妈一个再娶,一个再嫁,谁也不要他这个拖油瓶,是他奶奶把他抚养长大的。

后来上山下乡,一家只能留一个,他爹妈后头都有其他孩子,他不下乡也不行。

陆学民为了让他爹照顾照顾奶奶,在乡下,每年都寄粮食回来,谁知道他爹那么狠心,儿子不要,老娘也不要,陆学民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粮食全贴补到他爹后头的儿子身上了。

老太太年纪大了,病得下不来炕,陆学民他爹都没管,要不是许家茂和徐军刚好来看老太太,老太太只怕真要出事了。

也是因为这事,陆学民从乡下回来,气得把他爹的家都砸了。他也不放心他奶奶一个人在城里,索性就留了下来。但是他的户口不在城里,没有商品粮,也分不到乡下的粮食。

没办法,为了糊口,陆学民找到街道上的废品站,天天过去帮忙,见着活就干,帮忙的时候,把那些有用的东西,比如铁丝、铁钉、器具上的铁边,弄下来,能卖几个钱是几个钱。

街道上也知道他家那些事,都是看着他长大的老邻居,睁一眼闭一眼,就让他留下了。

陆学民又在门口置了个摊子,顺带修自行车,给自行车打气。

他这工作没那么让人舍不得,但是他不放心他奶奶,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按三儿说的,这个经销商得在外面跑,他就顾不上家里了。

许家茂说:“你别犯傻,陆奶奶是不是得吃药,其中一种药还要进口的,药钱也不便宜,靠你这么折腾,药钱能够吗?”

陆学民本来个子就高,回来这一年,勒紧裤腰带,都瘦成竹竿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