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就笑着训徐五爷:“就爱做怪,也不怕吓着妹妹们。”又往后望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的五夫人,“丹阳,你得好好管管才是!”
五夫人搭了太夫人的肩膀,拿眼睛揪着丈夫抿着嘴笑。
“五叔也是好意!”三夫人笑道,“看着这么多长辈、姊妹们在这里,总不能让那些唱戏的进来献戏单吧?”说着,亲自过去接了徐五爷手中的戏单呈给太夫人。
太夫人却将戏单递给了郑太君:“您看看,哪出戏中您的意!”
郑太君推辞,执意让太夫人点戏:“客随主便!”
太夫人见她推得诚,就将戏单递给了旁边的黄夫人。
黄夫人不客气,笑着接过了戏单:“你们都推来让去的,有这功夫唱都唱了一折了。”身后就有丫鬟递了玳瑁眼镜过来。
她接了眼镜细细地看起戏单来:“《织锦记》、《同窗记》、《琵琶记》、《金貂记》、《金印记》……还是看文戏吧?这武戏噼里啪啦一通打,不过是翻来跳去的,也不知道唱的是些什么?”说着,看向在座的众人。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都说:“就听您的。”
黄夫人合了戏单,笑着对徐五爷道:“那就唱《琵琶行》,我喜欢听!”
徐五爷学着戏园子里的伙计喝了个喏,拿着戏单去了戏台后面的厢房。
不一会,厢房开了一扇门,有几个男子拿了各种乐器走了出来坐到了戏台右边。
有个四旬男子上台说了一句场面上的俏皮话,然后锣鼓一声响,戏就开了锣。
戈阳腔高亢激扬,铿锵有力,器乐以大锣小锣鼓板为主,钪钪戗戗十分有力,还没开腔,场面已经热闹起来。
这还是文戏,要是武戏,声音岂不更大。
十一娘有点怀念起越剧来。咦咦呀呀地水袖长舞,多有意境。
这种剧种她没见过,也沉下心来仔细地看。
《琵琶行》第一场是分离。讲新婚不久的书生蔡伯喈因要进京赶考,与妻子赵五娘分别。
台上演员唱得情真意切,举手、眼神很到位,可惜他们是用方戏唱念,十一娘要集中精力才能勉强听懂七、八分。
要是能把台词印在小册上给看戏的人对照就好了……十一娘记得以前陪外公、外婆去戏院看戏,都会发这样一个小册子。
突然有人拉她的右边的衣袖。
十一娘不用回头也知道是五娘。
“十一娘,不能让十娘出了风头……”她声音很低很低。
十一娘索性回头,睁大了眼睛:“姐姐说什么,我听不见!”
锣鼓声刚巧停了一拍,她的声音清脆洪亮。
大家的目光都望了过来。
十一娘朝众人露出一个歉意地笑容。
五娘则讪讪然地笑了笑,道:“我说你坐过去一点,挡着我了!”
“哦!”十一娘笑着挪了挪位置,靠大太太更近了。
锣鼓声再次响起。
第二折是《高中》,写蔡伯喈高中了状元,准备衣锦返乡的喜悦,结果却牛丞相看中,欲招之为婿。
十一娘看着甘七小姐坐在那里偷偷地左右张望,一副无奈、忍耐的样子,而甘三小姐却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在牛丞相说要招蔡伯喈为婿的时候紧紧握住了拳头。
再看其他几位小姐。
乔莲房有些心不在焉,林小姐眉头微蹙,康小姐虽然正襟危坐,脸上的表情却随着唱戏人的喜怒哀乐而时笑时忧。
十一娘不禁莞尔。
看五夫人。
没想到,她竟然和唐小姐一样,一副全然进入剧情的模样。
十一娘思忖片刻,回头看了五娘和十娘一眼。
五娘脸色铁青,脂粉也掩不住她的气极败坏,哪里有心情听戏。而十娘呢,笑眯眯地望着戏台上,表情惬意满足。
十一娘突然想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来。
第二折唱完,中场休息了片刻。
有演滑稽戏的出场插科打诨。
这下不管老的少的都被吸引,看得笑颜遂开。
太夫人打了赏。
有人用红漆描金的梅花茶盘托了五个明晃晃的大元宝过去。
十一娘啧舌。
那元宝每个足有二十两,这一托盘就是一百两。她做了大半年的针线活才勉强卖了这个数,那还是因为是简师傅帮着托卖的……
第三场戏是《逼婚》。写牛丞相怎样说服皇帝赐婚,又怎样强迫蔡伯喈留在京都。
唱到蔡伯喈独自在书房愁怅的时候,有未留头的小厮跑了进来,站在厢房外面张望,却不敢进来,满脸的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