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正文 第57章 圣王之道!(第1页/共2页)

第57章圣王之道!

至此。

尹烈在儒法方面的见解,基本上全部和盘托出。

系统提示音立即凭空响起。

“叮咚!恭喜宿主成功驳斥孔白,力挫曲阜孔氏,并且还顺势完善了先秦时期的外儒内法之意识形态框架!”

“任务奖励:山河刻刀,地球仪,完整的世界地图。”

……

由于尹烈超额完成任务。

系统的奖励也变得更加丰厚。

另外。

大秦中难道就真的无人能够勘破到尹烈这一层嘛?

非也!

左相李斯曾拜在亚圣荀夫子座下,又在权相吕不韦身边做过客卿……

即:李斯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要说其智慧不够?

不可能!

鬼都不信!

只能说这个世上有背叛阶层的个人,却没有背叛阶层的阶层!

李斯身为帝国左丞相,位列三公,庙堂法家派系之首……

屁股决定脑袋。

而脑袋决定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再者。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李斯本质上……实乃贪权之人。

或许李斯早已看到了单靠法家其实无法统御九州万方……

因为法家绕不过军功晋升,军国惯性,二世崩塌,这是个死循环!

所以。

如果大秦的底层行政逻辑不改变。

无论是扶苏继任,亦或者胡亥上位,最后都阻止不了大秦必将走向覆灭的结局。

这也是尹烈在谏陨石书中专门列出始皇第五过:不察军国主义惯性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

此刻,上位。

“外儒内法,百家辅之!”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的道:“秦卿,你今日之言,属实是让朕进一步知晓了究竟何为外儒的意识形态之框架!”

“其实原本朕非常瞧不上儒家亲亲尊尊的那一套,但现今看来……”

“自古【名义】二字确实大于天!”

嬴政对于诸子百家的认知,绝对是古今所有帝王中最深刻的。

只不过他也有着自己的身份限制。

即:嬴政想要从关中秦王,真正成为九州的皇帝,总得需要有个过程!

在尹烈作为穿越者的角度看来……

历史上的始皇,本质上其实一直都是关中秦王。

因为从挑选继承人这点便可以看出来。

始皇连续几次东巡,皆把胡亥带在身边,扶苏却被打发到了长城戍边。

或许后世的有些公知会说……

这属于始皇对扶苏的历练。

没错!

历练是真,疏远也是真。

春秋战国时期戍边掌握军权的公子,从来就不少。

反观胡亥……始皇东巡走哪带哪,妥妥的政治风向啊!

所以。

历史上的始皇,在前中期绝对是想把胡亥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

可惜。

在临终之际。

始皇感知到了自己的大限,也看透了胡亥的虚有其表,不堪重任……

后续当始皇写下让扶苏回京继任的那一刻,或许他才算从关中秦王,进阶到真正的九五至尊了吧。

……

回到此刻。

嬴政对尹烈的评价非常之高。

高到足以让帝国诸公尽皆面面相觑的地步……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这般公开式的称赞一个人。

绝对的史无前例!

“如何?”

嬴政看向御史大夫道:“冯卿,朕给你挑的副手,可还满意?”

后续尹烈毕竟要在冯去疾的手下做事。

直属上级领导的意见,还是相当重要的。

“国士之才!”

冯去疾给出了四个字,尔后又补充道:“只不过仍需磨练,毕竟我大秦自有国情在此,很多东西在辩议理论中能够说得通,但要真放到现实中施行……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冯去疾身为老牌的关中勋贵,显然对儒家仍旧有着相当程度的排斥。

他可以接受重法兼儒。

但不能接受重儒兼法。

这是个原则性问题。

“我大秦的各项国策,本就脱胎于一次次的公议理论之中。”

嬴政现在听了尹烈之言,他心中的外儒内法框架变得极为清晰。

遂使他比满朝诸公都要更加认可和看好尹烈。

这其实仍旧是格局的问题。

嬴政是帝王。

冯去疾等人是臣子。

臣子主要考虑的是立场和利益。

帝王的心中,却只有天下。

而尹烈刚刚的那番话,本身也不是说给臣子听的……唯有千古一帝,才能领会其中深意。

另外。

那一句三百年国运大限,引得了不少人的注意。

“呵呵!虽然有陛下力捧,但我对方士之言,依旧感觉不太靠谱。如果三百年国运便会有发现,那八百年姬周算什么?”

“是啊!曾经的秦、楚、齐三国,哪个不是随着姬周传承了七八百年?”

“话说姬周那好像也不算正儿八经的拥有八百年国祚,自从郑庄公箭射周天子以后,姬周的国运其实就已经开始消散了。”

“那你不如说是周昭王三次南征楚国,致使宗周六师全军覆没,姬周瞬间由盛转衰!”

“争论这些其实毫无意义,夏商周封邦建国,而我大秦施行的是郡县制……两者国运之大限,岂能一概而论?”

“可如果真拿三百年对比八百年,似乎差的有点太多了啊!”

“伱口中的八百年姬周,若是把春秋战国合算的五百年去掉,也就真的是三百年了!”

……

帝国诸公们聊了几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国祚问题。

他们发现若以八百年姬周为论,去掉五百年春秋战国,剩下的还真是三百年……

如此一来!

尹烈所言的三百年国运大限,也就有了现实案例的依托。

当然。

帝国诸公们肯定觉得如果大秦只能传承三百年的话,还是有些太短了,最起码也得超过姬周,绵延千年国祚才行。

旁侧。

东凰听完尹烈的外儒内法,百家辅之的谏言,她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那日尹烈让她自行领悟的些许提点……

原来。

尹烈真的早有准备和安排。

但尹烈却并没有直接提出【天意的三权分立方案】,进而抬升整个阴阳家……

这个事儿急不得,还是得慢慢来。

尹烈现在首先要做的便是自己于朝堂之上站稳脚跟!

他若立不稳,那么所谓的拉阴阳家一把,也就成了空谈。

麃公似乎缓了过来,又想接着出言驳斥尹烈,然而却被国尉屠雎用眼神制止了。

国尉屠雎作为大秦的最高军事长官,他肯定是法家【令民为什伍规制】的最铁杆支持者!

那么方才为何国尉屠雎没说话呢?

原因很简单。

屠雎明白,皇帝陛下被孔白顺天应势的顶了一下,方士秦烈出面解围,遂得皇帝重用。

这个时候,他们军武勋贵派系如果一再为难方士秦烈,无异于当众再驳皇帝的颜面!

他们不能当孔白……

后续来日方长。

总有机会收拾这位新晋的秦御丞!

“据传,极罪刑徒的狂言谏书,已经公议了三条。”

国尉屠雎转而道:“第一,初战伐楚之责。第二,东巡天下之功过。第三,嬴秦法理性之姓氏起源。”

“方才陛下又钦点了李相负责公议第四条:帝国百官年俸过高,会造成所谓的三冗两积之诸事。”

“那么本公便再加上一个第五条:阴阳家炼丹方士,究竟可信与否,长生不死之丹药到底何时能够炼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