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 正文 第53章 狂言激辩!以臣克君!?

正文 第53章 狂言激辩!以臣克君!?(第1页/共2页)

第53章狂言激辩!以臣克君!?

此时。

不仅满场诸公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了尹烈的身上。

就连东凰也像是重新认识了尹烈一般,惊叹莫名的望着后者的背影……

那么东凰为何会这般震惊呢?

原因很简单。

阴阳家想要入驻大秦的朝堂之上,有着两项困难之处。

第一:阴阳家务虚,擅长各种偏门,比如炼金制药、巫舞、幻术诸事。

可大秦整体风气都偏向务实。

所以阴阳家想要融入秦国是很难的……

相对而言,道家却在关中和中原都能吃得开。

只因道家乃是百家正宗的代名词。

昔年。

孔夫子都得去拜会老子,并赞叹:其犹龙耶。

再加上【道德经】堪称古今第一奇书!

使得道家的格调极高。

自然也就容易受到九州各个阶层的认可。

反观阴阳家……开派祖师邹衍。

诚然。

邹衍也算得上一时人物。

但要拿邹衍跟老子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毫无疑问。

没有任何可比性。

再者阴阳家也没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学说……

唯有一手观星,推衍天象,尚且能够登堂入室。

结果这条路却被九卿奉常给堵死了。

于是。

第二项难处应运而生,如何解决九卿之首:奉常。

东凰想不出丝毫办法。

所有的路都被堵的严严实实。

最后她只能等尹烈创造奇迹……

东凰现在还记得,尹烈让她无需忧烦哉,船到桥头自然直,上天自有安排。

那时东凰还不懂尹烈所言之深意!

现在她终于懂了!

原来上天真的自有安排!

九卿奉常在泰山封禅的重要场合,竟然极其罕见的算错了天时!

亦或者……

天象反复!

九卿奉常并非没有能力,而是真的不得上苍垂怜!

那这就更加让东凰感到恐怖如斯了!

因为尹烈似乎早已算到当前发生的一切……

正如尹烈方才所言:你能够观星推衍天象,我能够勘破未来之景,这应该没啥奇怪的吧?

“尹烈……你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东凰忽然发现,随着相处的时间拉长,她竟越发的看不透这位【烫手山芋】了。

事实上。

尹烈也的确是根据自身穿越者的优势,提前获悉始皇在泰山封禅的过程中,会遭遇天象异变!

只不过历史上是始皇封禅结束之后,遭遇了突发式的暴风雨!

眼下却是嬴政在上山时,风云立变,狂风不止……

但无论如何!

反正都是九卿奉常算错了天象,其作为统筹泰山封禅事宜的牵头人,必须得负全责!

而嬴政则需要面对曲阜孔氏的顺势发难……

按照俗世的理解。

始皇泰山封禅,就是为了昭告天地神明,朕之功绩!

现今上苍通过天象异变,彰显震怒之色。

那就一定是你嬴政无德!

亦或者哪里做的不好。

而孔白正是顺势将始皇无德的原因,引导到收缴天下的古之典籍之上。

霎时间。

嬴政似乎除了动用一些强势手段之外,根本无法驳斥孔白半分。

毕竟孔白确实时机挑得好,见缝插针,且……不惧生死……

先秦时期的曲阜孔氏,还是有点硬骨头在的。

嬴政总不能在这泰山之上,真把曲阜孔氏的当代家主给杀了。

那影响就太过恶劣了。

可嬴政又不能什么都不做……进退两难之际……

嬴政其实也在等待尹烈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尔后!

果不其然!

尹烈强势出场,上来就以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直接把孔白打成了不肖子孙!

这时。

“老夫还道是谁在狺狺狂吠,原来是阴阳家的方士之流!”

孔白极为不屑的道:“今天何等庄重场合,恐怕轮不到伱这宵小方士开口叫嚣……还不退下!?”

孔白一声低喝,不仅中气十足,他的四周隐隐还有浩然正气满溢!

整个人都显得极具压迫感!

另外!

孔白喝退尹烈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孔白乃是新晋的博士仆射,由嬴氏宗亲派系之首的渭阳君举荐,因此在朝堂上立即就能拥有话语权!

反观阴阳家……

东凰等人连立足于大秦朝堂都做不到,自然也就没有开口的资格!

这是一个庙堂的默许规则问题!

你不够格!

那你说得就算再有道理都没用!

孔白属于妥妥的以势压人,根本不多废话。

“呵呵!”

尹烈正了正自己的方士长袍。

他道:“孔家主真是好大的官威啊!难不成渭阳君保举你成为新任博士仆射,就是为了借着天象给陛下出难题?再度掩盖嬴秦姓氏之起源!?”

尹烈矛头一转,直指嬴氏宗亲派系之首……

只见渭阳君亦是满脸黑线,他也没想到,孔白居然上来就这么能惹事!

“陛下,君侯……”

孔白无奈只能解释道:“微臣并非想掩盖嬴秦姓氏起源之传承脉络轨迹,实在是陛下诏命即出,很快各个郡县的官吏都会纷纷效仿,不遗余力的到处搜索所有古之典籍!”

“无论是何内容,秦吏们全部强行征收,这势必会惹得天怒人怨!”

“陛下,微臣斗胆发起请谏,皆是为国为民,还望陛下明鉴!”

……

孔白不愧是当代孔氏家主。

三言两语之间,便立即扳回了局面!

那么孔白所说的是实情嘛?

确实是实情……

很多时候。

朝堂制定的政策往往是好的,可一旦施行下去,往往都会因为层层加码而变得没那么好。

甚至成为民不聊生的恶政。

更遑论嬴政昭告式的透露出喜好古之典籍的倾向……

那么各个郡县的官吏。

势必都会跟随风向,拼命迎合始皇的喜好,以图一步登天!

甚至不提地方郡县的官吏……

就拿军侯任嚣举例。

任嚣从楚国宗庙搜出了大量古之典籍,他会去区分哪些跟嬴秦姓氏之起源相关嘛?

当然不会!

任嚣肯定会选择全部装车带走!

包括渭阳君也是一样,谁没事儿费那个劲儿搞甄别,反正统统打包总没错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嬴政过于明显的透露出了自己的喜好倾向,接下来各地郡县官吏就会用更加极端的方式,去强行征收所有古之典籍!

从而形成一个默许的层层加码政策,惹得中原士卿百姓尽皆怨声载道。

此乃郡县制的行政弊端。

没办法。

很难解决。

朝堂只能根据当地郡县的情况,不断做出调整……

銮驾之上。

嬴政的脸色稍缓,他并非是个霸道到不讲理的帝王,既然孔白实情请谏,他就会给出相应的态度。

“诏命,后续各个郡县征收上来的古之典籍,务必注明出处,精确到哪家哪户,甚至是哪个人。”

“古之典籍纳入咸阳守藏室以后,由内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