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吴世子如老僧入定一样的在沐剑屏的服侍下沐浴更衣,白色长衫一穿,到很是风流潇洒,就是这大辫子有不顺眼的存在。
吴应熊慢慢的朝门口走着,抚摸着大辫子自言自语道:“这个带给我汉民族的伤害岂止是身体上,还有民族气节,唉......”
“世子,这东西威力这么大?”不知道什么时候,现在吴世子的贵客穆老汉在旁边弓着腰问道。
吴应熊也不以为意,这家伙是受难的难民,对大清朝有天生的深仇大恨在里面,他倒是不怕这三言两语。
“是啊,世子,不就改个发式吗?”小三拿着账本找吴世子报账,好奇的问道。
吴应熊整理了一下思绪:”薙发易服是金朝女真人对待治下其他族群的一种强迫手段,在大清入关500多年前,同属女真政权的金朝也同样如此,并非多尔衮临时起意,实际上这种统治手段女真人从未忘记,虽然皇太极在入关前就已死去,但针对薙发易服的问题,他在生前曾多次警示、教育满洲贵族群体。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在努尔哈赤的后金,从他以七大恨为由誓师伐明开始,薙发易服就贯彻始终。
万历四十六年,抚顺陷落,明军八百多人就都被剃发,辽阳陷落是情况也是如此,与朝鲜隔江相望的镇江,努尔哈赤血腥镇压了当地不愿剃发的居民,剃发者免死,不从者“皆投鸭水而死。”当时辽东宁死不屈的百姓很多,反抗者众多,这就造成辽东地区属努尔哈赤的地盘,但是他却无法有效区分是敌是友,那么努尔哈赤的剃发策略或者说针对人群发生了改变。
开始一段时期,后金对明军和青壮年薙发易服是要断绝他们的退路,无法叛逃回到大明,后来就是防范叛逃、区分敌友这两个用途了,只要看到没有剃发的人,都可以视为敌人,范围涉及全民,剃过发的相当于做过记号,应是顺民。
皇太极是金朝首创完颜雍的拥护者,对偶像的心得深以为然,所以对待薙发易服态度更加坚决。比如天聪四年的永平之役,明令严禁屠杀官民,但必须剃发,否则枭首示众。
到了多尔衮摄政时期,我父王以帮扶太子朱慈烺的名义,向多尔衮借兵十万,此时吴军在与李自成的战斗中,因兵力悬殊命悬一线,无奈中向早已准备停当的多尔衮求援,但是多尔衮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在战场上的高层军官,全部薙发易服,否则一切免谈,这就是女真人或者说满洲人对薙发易服的执着,他们根深蒂固的把薙发易服视为最基本的投降条件。
剃发易服除了是降服的标志外,还有现实意义,这与当初努尔哈赤扩大剃发范围的原因相同,就是要一眼区分是不是抵抗者,就是要一经剃发回不到过去,几十万人淹没在几近上亿人的汪洋大海中,如果不能有效区分乱民、顺民的话,这对统治、对军队具有一定危险性。
多尔衮在初次下达剃发令的时候就说过,现在的顺民无法区分,所以才让他们剃发来区别“顺逆”,剃发就是顺民,这是标志,也只有剃发才能保留以前的地位,才可以参加科举,才可以继续做官,如果不剃发那不单是怀念旧主,还是否定大清政权。
对于大明当时的状况,吴三桂比较清楚,他和洪承畴苦劝多尔衮收回成命,因为会影响当时大清政权的稳定性,但对于多尔衮来说,剃发易服只是早晚问题,遭遇激烈抵抗的话,暂缓无妨,但终究还是要执行。
多尔衮没有说的原因就是防止满洲子弟被汉人同化,所以不能留汉人发式、不能着汉人衣服、不能像金朝的女真子弟一样有人还改了汉姓,不能受汉人风华的熏染,必须保持满洲自身特点。
建州自古是女真人和汉人的混居之地,满洲人当然知道发式对汉人的重要性,强令剃发的目的还在于摧毁汉人意志,强制其认同大清的统治地位,当然,所谓“精神说”是后来衍生出来的理论,多尔衮即便这么想也不敢这么说。
在剃发过程中,如果碰到所谓的“死硬”分子,就直接杀了,相当于过箩行为,在他们看来,不肯剃发的人都是大清稳定的隐患,他们能违抗清廷的政令,就能违抗清廷的统治。
看这着这清廷“剃发易服”政策可以说是极为成功的,汉人真的习惯了满族的发型,唉......”吴应熊叹道,有些他没有说:在清朝被推翻,民国成立后,国父孙中山号召民众剪辫子、穿中山装,很多人竟然不愿意。可见清廷愚民政策的可怕,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一政策的可怕威慑力。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说到这,吴应熊默然的上去马车,带着杨逸之和小四等去往索额图府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