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京城,天刚刚亮。年轻的皇帝姬厚增已经起床前往太和殿参加早朝了。
皇帝陛下今年才会满十六,正是年轻贪睡之时。当年他还是亲王之时可从来没有在这个时辰起过床。现在当了皇帝,每天这个时辰却必须起床。
当了皇帝快三个月了,他也想偷懒逃一次早朝,可是他的恩师大祭司王不易总是会准时出现,催促着他快些前去早朝。姬厚增从小谁也不怕,唯独怕这位恩师。他怕这位恩师,并不是因为这位恩师学问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位恩师敢骂他。一旦他做错了,都会迎来王不易的谩骂。王不易从不把他当太子看,只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徒儿。
金銮殿上,此时百官们已经都到齐了,正在交谈着。这三个月朝堂上充满了腥风血雨,首先是远在凉州的西凉王忽然回京,然后就是从不参政的和亲王姬焰忽然回到了朝堂。就连那位先帝时期从不参加早朝的大祭司都开始出现在了皇帝身边充当起了司仪。
这一切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显而易见。首先是首辅大人范淹忽然退休了,没人知道原因。虽然没人知道退休的真正原因,但大家都理解他。毕竟不是谁天天被西凉王逼着问军务,被大祭司、和亲王逼着问政务,并且时不时的被他们三人反对,都不会想当这个首辅的。这种时候,没人愿意夹在三大巨头中间。
正因为范淹的退休,内阁之内就只剩下了两个人。为了尽快选出新的内阁成员,帮皇帝陛下分忧,这几日的朝会群臣们一直在争吵。因为三位巨头对内阁的人选存在异议。
王不易想要吏部尚书王安远入阁,和亲王却想让刑部尚书吴泽入阁,至于西凉王更过分,他居然想让一名刚出狱的大学士于益谦入阁。三位大人物三个人选,自然也让朝臣们分成了三派。各抒己见,互相充分交换着意见。只是这意见交换着就会吵起来。
随着小皇帝坐到了龙椅上,新的朝会又一次开始了。
“臣有事启奏。”
群臣们现在都有了经验,知道随着这一声臣有事启奏,多半是又一次争论要开始了。于是大家眼观鼻,鼻观心都开始养起精神来。毕竟这争论很耗精力的。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孔茂林,如往常一样,他说道:“臣举荐吏部尚书王安远入阁辅佐陛下。”
皇帝陛下虽然年幼,但他这些天可是见惯了争执,听到孔茂林说话后并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看向了和亲王和西凉王。毕竟往日,这两人肯定要出来反对了。
不等皇帝陛下说话,和亲王就站了出来,说道:“臣附议。”
西凉王也说道:“臣附议。”
这一下子,大家都有些懵了,这两位今日是怎么了?居然都同意了,这可是出乎了在场大多数人的预料。很快地就有很多人反应过来。见三位大佬都同意了,群臣纷纷站出来附议。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怎么可能少了自己?
皇帝陛下看着今日十分和谐的朝堂,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看向了一旁的王不易。王不易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
皇帝陛下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让王安远入阁辅政。”
王安远立刻出列谢恩。
他刚谢完恩,兵部尚书左九又站了出来,说道:“先帝已逝,陛下新登基,正值用人之际。而今朝廷内外百官尚有不少缺额,臣主张重开科举。”
重开科举之事太祖之时就执行过,可是科举选拔出来的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根本无法当官。所以到后来,大明国还是实行了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由各地的太守、县令来推举才德兼备的人当官。到后来这科举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不等百官们说话,和亲王忽然站了出来,说道:“臣附议,臣还请废除九品中正制。”
这话一出,场内就有人坐不住了。因为现在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九品中正制出身的。于是就有人想出来反对。
可是今日的皇帝陛下反应有些快,不等大家反对就说道:“朕准奏。”
众臣们渐渐回过味来,看向了站在皇帝旁边一脸平静的大祭司。原来这三位大人今日这样和谐,肯定是私下里做了交易,也不知这交易的内容是什么。三位大人物达成了协议,那其他人也就不再反对了,因为他们反对也没用。
于是早朝在一片和谐中渐渐迎来了尾声。
正当皇帝陛下打算难得享受一次早日下班的快乐之时,意外发生了。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众臣们看向了殿外飞奔而来的太监。那太监跑到了殿中,呈上了一封带血的奏章。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